獨家報導 記者翁若萱/綜合報導
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以下簡稱公訓處)於9月15日下午舉辦「2024 Design With Nature Now 國際展暨臺北特展」專題講座,本次講座係由公訓處、工務局與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共同辦理,以都市景觀設計—道法自然為主軸,由本府張溫德副秘書長、景觀學會鄧婉君理事長開場致詞,並邀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Frederick Steiner院長進行專題演講,現場包含景觀學會來賓及本府簡任與薦任人員近130位共同探討景觀永續發展議題。
張副秘書長致詞時表示,在科技發達趨勢下,地景規劃設計的當代思潮與實踐,如何回應氣候變遷和SDGs永續發展目標,是世界各國和主要城市正面臨的課題。臺北市為了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政策,提出了「宜居永續臺北城」的願景,希望打造具美感且宜居的臺北城市空間,在推動都市降溫和生態城市建設方面,透過完整的自然資源盤點,建構了臺北市公園綠地系統藍圖,為永續發展奠鄧婉君理事長談到推動景觀永續發展有助於終結貧窮、消除飢餓、身心健康、優質教育、永續城市與社區、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海洋生態保育、陸域生態保育。景觀結合建築、土木、水利、生態、文史、教育等不同專業,達成人與生態共生,成就和諧、更宜居的永續生活環境。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Frederick Steiner院長以「Redesigning Our Urban World」為題,分享景觀設計相關概念。Steiner院長談到,因為城市的熱島效應,景觀設計師需要在設計中融入生態系統的視角及再生生態系統,創造能夠適應氣候變遷的城市。Steiner院長說道,只要處在有人的環境,都需要思考城市如何促進環境的可持續性,以及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
Steiner院長以德州奧斯汀、休士頓的景觀設計為例,進一步闡述景觀設計肩負著重塑城市空間的使命,透過科學分析並融合人類活動與自然系統,達到生態效益與社會福祉的雙贏。在符合相關法令規範下此種設計理念不僅限於城市美化,更著重於改善空氣品質、提升生物多樣性、促進水資源管理等多方面,肩負跨世代公平性讓城市成為一個可循環的再生生態系統,貫徹道法自然。
另外中原大學永續環境營造研究中心王光宇主任、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黃文珊副院長、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李素馨教授也紛紛就都市景觀設計—道法自然分享自身觀點。
王光宇老師談到「道法自然」是重要的環境規劃設計方法途徑,其精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針對既定項目,固定公式進行,而是隨著時間與環境變遷,在不同時代隨時敏銳解讀當代的環境議題,以及審視人類面對這些變遷的認知,然後提出當代的詮釋與回應的做法。
黃文珊老師分享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影響著景觀專業的發展。在全球氣候變遷和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景觀設計成為當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城市不僅是居住和工作的場所,更是解決當前環境挑戰的關鍵。景觀教育在此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僅具有設計專業的使命,也擔負起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景觀教育致力於探索多學科合作,從建築、景觀設計到城市規劃,融合科技創新和環保理念。
李素馨老師談到景觀除了專業性,亦關注社會公平和公共參與。城市綠建築、綠地不僅是環境的調節器,也是市民互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域,通過創造包容性的公共空間,讓市民都能從中受益,李老師也回應Steiner院長談到相關法令規範的重要性,期許臺灣未來也能有相關的景觀法規範,將城市重新構建為一個人與自然共存、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空間。
本次專題演講除了學者們分享自身觀點外,現場亦搭配slido學員提問彼此交流互動與共學,氣氛熱絡,期許未來依循本府重要政策,並應用公私協力模式達成各項重要市政目標,將臺北市打造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友善共融的宜居城市。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1-08新聞合作2024觀光區市集日南區X澎湖 熱情感染華山文創園區
- 2024-11-08新聞合作日籍旅客北車迷途 捷警靠翻譯軟體助母女團圓
- 2024-11-08新聞合作「L’Étape環法挑戰賽日月潭站」登場!線上線下共襄盛舉
- 2024-11-08新聞合作北市登革熱本土病例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