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當道,許多人為了成為有影響力的 KOL,積極經營社群軟體養流量,等到粉絲成長到一定數量後,就開始與各大飯店、店家、廠商或餐廳談合作,賺取收益或換取免費物品。
在紐約也有這麼一個例子,數據工程師 Chris Buetti 是生活在紐約的市井小民,有感於在紐約餐廳用餐的費用太貴,但又不想放棄吃美食的享受,因此他決定創造一個 Instagram 帳號 @ beautiful.newyorkcity,布局培養粉絲人數,讓他得以用這個帳號與餐廳做條件交換,享有免費或折扣享用餐點。
建立 IG 帳號,養流量待時機
想成為 Instagram 的 KOL,Chris Buetti 首先要做的便是「蒐集粉絲」。與一般網紅作法不同的是,他並不想要「自己紅」,而是讓他的Instagram帳號受到關注,只要有大量人數追蹤,就完成當初建立帳號的目的了。
因此,為了高流量,他必須去思考兩個問題:如何漲粉絲?如何生產好的內容?以下整理他如何運作 Instagram帳號@ beautiful.newyorkcity,該帳號目前追蹤的粉絲數累積超過 36,000 人,並且仍然快速成長中。
利用演算法讓 IG「自動」分享優質內容
@ beautiful.newyorkcity 內容主要以分享紐約的建築、地標和城市風景為主,為了快速累積流量,他必須大量產出內容,並且維持「一天多發」的頻率(Instagram 曝光機制偏好活躍度高的帳號)。
你可能會疑問,他怎麼有能快速又高質感的產出內容呢?Chris Buetti 於自己的 Medium 分享了他的產文秘訣:利用演算法挑選好內容。
他表示,Instagram 帳號的內容都不是他自己的,他找了 50 幾個類似主題的帳號,根據圖片、文字及與粉絲數,利用演算法快速篩選「好的內容」。為了避免廣告或垃圾帳戶,他設計一些自動判斷標準,例如篩選掉文中帶有「立即購買」的字眼,或者「關閉評論區」的帳號(作者認為這可能是有爭議性的貼文)。
除了嚴格的內容篩選機制, 還會在審美及版權方面下功夫。在審美方面,他下載一批無版權的圖片,主觀的評斷好與壞,並訓練一套機器學習模型,讓通過內容篩選的貼文進行第二層把關。另外,在版權方面,他讓演算法能自動@該圖片原始出處,尊重原作者版權,這個舉動讓有些攝影師得知自己的照片被轉載後,不但不生氣,反而還會到評論區留言感謝。
用「關注/取關」法,讓粉絲數量穩定成長
Chris Buetti 表示,一個 Instagram 帳號最多只能關注 7,500 用戶,若過度使用或一天關注太多人,可能遭 Instagram停用帳號。為了讓帳號能找到「有效且合適」的粉絲,他找了 20 幾個和自己同類型的 Instagram 帳號,並且用演算法自動關注這些帳號的粉絲,希望這些粉絲也能「回關注」他。在兩天內,若這些粉絲沒有回關注他,那麼演算法就會自動取消關注,繼續尋找新的用戶。
經過多次測試,他發現可以一天內可追蹤 400 人並且取消關注 400 人。取消 400 個不回關注的用戶,代表釋出 400個可關注的名額,可以再尋找新的 400 位粉絲,這樣一來一往的「關注和取關」,每天可以增加 100 到 500 有效的粉絲數。
製作「邀約公版」發送給在紐約的餐廳
當 @beautiful.newyorkcity 粉絲數超過 2 萬後,Chris Buetti 制做了一套「邀約公版」,發送給地點標示在紐約的餐廳,問他們有沒有興趣合作,以免費餐點或折扣做為交換,換取餐廳在 @beautiful.newyorkcity 曝光宣傳的機會。
信件發送後,陸續有餐廳願意@beautiful.newyorkcity 合作,數量之多讓 Chris Buetti 有吃不完的餐點,甚至還將吃飯的機會分享給家人朋友。
機器 IG 和人工 IG 哪個好?
Chris Buetti 經營 IG 的模式和一般人不同,他編寫演算法,讓整個帳號運作幾乎100%全自動,要說是個「機器帳號」也不為過。
當手法被公開後,有些人可能會無法接受(一直以為是人為操作,但沒想到全都是機器所為)。不過,根據 BuzzFeed News 報導指出,曾經與 Chris Buetti 合作過的餐廳老闆表示,雖然帳戶是自動化經營的,但它確實為餐廳帶來廣告宣傳效果,仍然是個不錯的「有效廣告」。
參考資料:Medium、BuzzFeed News
主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熊本熊的行銷之道!6 大成功因素,打造一年 429 億新台幣銷售額
比 Airbnb 受歡迎!英國鄉村阿姨,她用 4 萬開民宿公司,從一間房到 500 間,如今年營收 3 億
端午節沒靈感?節慶行銷 9 大有梗案例,為品牌衝一波買氣吧!
作者資訊
- 醫管系畢業,不務正業的走向行銷和平面設計的領域,因為背包客旅行經歷,喜歡上攝影及文字創作。目前從事數位行銷、內容編輯、企業專訪的工作,探討人事物在數位時代下的轉變與趨勢。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19-11-14職場生活窮五代到鍋具大王,曾創 2 小時賣 250 鍋具的紀錄-專訪鼎王總經理許登旺
- 2019-11-13產業專欄交大畢業不走科技業,回鄉賣爆米香、經營社群推廣台語-專訪土礱師賴咏華
- 2019-11-08行銷案例AI 快遞員到你家!麻省理工新研究,不用地圖也能讓機器人「找上門」
- 2019-11-06行銷案例用 APP 調時差!提供客製化「時差計劃」,NASA 飛行員證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