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Winston Chen,「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版主】
上個週末,小弟有幸跟諸位貢獻《矽谷成功經濟學》這本書的諸位作者們在 Saratoga 小山山頂的 Country Club 吃了頓飯。這些常駐美國的作者們包括了矽谷創業家,部會長官,上市公司執行長,董事,資深創投合夥人,學者… 等。
這些長輩職場歷練如何過人嚇人,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進上列連結了解,這篇文章中我想聊聊的是他們口中台灣(人)與台灣困境的這件事。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不管年齡地域,最近當一群聰明的台灣人坐在一起時,念茲在茲的話題,還是台灣當下的困境,還有可能的突破方式。
因為年紀稍長一些,也因為長年在美,見過台灣人創業的大風大浪,他們切入困境議題的角度與解決方式倒是我以前沒有跟年齡相仿的朋友討論過的。
駐美台灣創業家斷層
過去台灣人在美國創業上市的案例比比皆是,作者群中就不乏幾位長輩有這樣的資歷,就算不說上櫃上市的公司,小一點但是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駐美台灣老闆在灣區又更多了。
但從若干年前開始,這樣的台灣創業家似乎從舊金山灣區開始銷聲匿跡,現在灣區土生土長卻有辦法創業經營公司到 billion dollar 規模的台灣老闆,更是絕無僅有,鳳毛麟角。
以大數法則來說,這樣的現象當然跟歷代留學生數量很有關係,尤其是台灣電子業蓬勃發展後對理工科學生留學與留美創業的排擠效應。
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接下來幾代台灣創業家在矽谷能夠動用到的資源與社群力量會越來越少,對未來台灣到矽谷的創業家,或是到美國拓展事業的實業家來說,非常不利。
改善的方法很多,如果嫌留學這方式太慢,其中一個辦法是直接衝在美國工作的人數!用政府的力量跟美國簽訂新加坡與智利兩國國民都可以使用的 H-1B1 簽證協議,不用跟別國國民一起排隊抽 H1B ,不一定需要先留學才進入美國職場。
進入美國職場的人多,留下來創業開拓市場的人才會多,留學生減少也沒有什麼關係了,不是嗎?
如果台灣人不只懂中文,境外市場,還會只有中國嗎?
雖然這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但是在矽谷,華人在 Sales,Marketing,與管理三方面的職場平均表現,是遠遠落後於印度人的。
印度在矽谷驚人的職場表現,簡直可以用『印度王朝』來形容,不僅在技術需求重的產業與職位中鶴立雞群,在跟語言與文化相關的 Sales,Marketing,與管理三方面也佔有了一定的實力與份量,在本書中我也寫了相關的篇章進行分析。
問題來了,是印度人天生神力,還是他們因為自小熟習英文,比其他外國人更有競爭優勢?換個問法好了,目前台灣產業與人才最大宗的出口國是中國,是不是因為語言的限制?
如果台灣這個海島國家的國民有更多的語言選項,在走出台灣的時候,我們還會只有中國這個選項嗎?
但是學語言的方式絕對不是硬背單字跟考試,加州這邊的 Immersion Program 的教法是,讓小孩直接用西班牙文(或是法文/德文)瞭解學習西班牙文,聽說讀寫,都要融會貫通就是了。
有興趣可以參考之前寫過的,語言學習相關的文章:在美國工作,英文到底要多好才夠?
台灣的困境,來自於開放,而開放來自於信心
出乎意料的部分是,整頓飯的對話中,我沒有聽到任何一句對台灣年輕人的埋怨。空氣中,倒是一直飄著對台灣人自我信心不足的擔憂。
信心不足的人,會把自己縮得越來越小,雙手會把周遭僅有的資源抓得越來越緊,對新的改變與創新會越來越畏懼,作風越來越趨於保守,只可惜過往的成功通常都守不了太久。
舉個例子吧,我們害怕中資透過各種管道繞到台灣大肆採購各種公司,於是當境外公司想到台灣設立子公司時,要把母公司所有股東的祖宗八代都查過一遍,以確定沒有中資黑手。聽起來非常合理,只是如果你是新創公司,背後有美國創投當股東,沒有任何創投公司會為了你要在台灣設立公司,把他所有投資人的背景資料全盤奉上。
大不了,就去香港,日本,中國,新加坡設立公司就好了吧,對公司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沒有必要經過那麼繁瑣的程序隨著起舞,會到台灣設立子公司的,就剩下對台灣情感成分很重的創辦人了吧。
相似信心問題的例子其實不少,但是信心問題跟憂鬱症一樣,不是一兩句廉價的『看開一點』,『你要開心一點啊』或是『你要有點信心啊』就可以撥亂反正的。
訓練信心與積極心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可以參考這本書:Smarter Faster Better: The Secrets of Being Productive in Life and Business )發現,當人們覺得自己有辦法掌握全局時,他們就很積極,也會很有信心,相反的,如果人們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麼樣的決定,都無法影響局勢時,他們就會坐在拿邊啥也不做,等世界末日來臨。
15 年前,同樣遇到不積極,沒信心,看起來沒事,感覺起來卻病懨懨的新一代美國年輕人,美軍海軍陸戰隊也因此改良了舊式只強調『奉行領袖遺志、服從政府領導』的訓練方式,在新的新兵訓練中,大量加入了『誘導新兵做各種決定,給予正向回饋,藉此讓他們上癮,相信自己有辦法掌握全局』的設計。
同時,如果你是體育悍將,該訓練就絕對不會設定你要做體育相關的決定,如果你天性靦腆內向,長官就會有意無意誘導你站出來領導團隊,然後讓你愛上當領導者,做決定的感覺,久而久之,你自然相信自己能夠掌握全局,自然會有滿滿的信心。
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考這段影片,是 Smarter Faster Better 本書的作者介紹美國海軍陸戰隊訓練積極心與信心的部分(英文):
只要有適當的方法,信心與積極心都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有了自我信心與積極心,新一代的台灣才能再走出下一段嶄新的,開放的路。
ps 碎碎念 XD. 看完 Smarter Faster Better,個人覺得台灣這一帶缺乏信心與積極心,根本是上一代養出來的,如果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被訓練過『做決定』進一步『掌握全局』,決定與全局都是父母規劃與操刀,要怎麼強求這一代要有信心呢?
最後,對矽谷經濟體與發展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矽谷成功經濟學這本書。
主圖來源:Pexels
原文出自作者個人部落格: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陳昭穎,Winston Chen,因緣際會闖入矽谷新創公司歷練。 從文化,語言,合作方式,溝通,還有辦公室戲謔的不適中找尋平衡點,反思自己30歲之前所學習與習慣的一切。近期著有《砍掉重練:30歲開始也不遲的工作術》一書
作者資訊
- 無害嗜甜雙魚女,浮出水面跨界數位,從感性角度看冷硬科技,期許帶領讀者以有人味的角度看行銷。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16-11-29行銷策略「空姐忙什麼」在夯什麼?金鐘獎節目製作人分享影片爆紅的關鍵3要素!
- 2016-11-15行銷案例「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險」!他放棄劍橋博士學位也要踏上創業路
- 2016-10-27行銷策略不到1年吸引300萬用戶?蝦皮拍賣的社群經營心法大公開!
- 2016-10-10數位轉型自己的觀光自己救!台灣該如何開創「跨境旅遊」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