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治療多樣化!找出合適方案是關鍵

(記者鍾盛增/苗栗報導)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肺癌已成為國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且晚期病人比例持續上升。大千綜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羅澤賢表示,雖然晚期肺癌病人因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或組織,無法經由手術完全切除,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晚期肺癌的治療方式日新月異,透過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案,就能協助病人重拾生活品質。

20250225101205eYm3

羅澤賢醫師進一步說明,肺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平均診斷年齡為65歲,其中長期吸菸者、暴露於空氣污染或工業毒物者的罹患風險較高。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非吸菸者罹患肺腺癌的比例逐年增加,凸顯環境因素及基因變異在肺癌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民眾需要更加留意。

20250225101214J1u6

目前,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已成為晚期肺癌治療的重要選項。相較於傳統化療,這些新型療法能根據病人的基因特性提供個人化治療,不僅能提升治療效果,更能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臨床數據顯示,部分標靶藥物對特定基因突變的病人具有極高的反應率,能在短期內明顯縮小腫瘤。
然而,並非所有晚期肺癌病人都適用新型療法,此時必須針對病人的病況,找出適合的治療方案。羅澤賢醫師分享一案例:82歲的黃爺爺因長期咳嗽及體重明顯下降就醫,確診為晚期肺腺癌時,已虛弱到無法行走,連說話都氣喘吁吁。雖然基因檢測結果顯示無法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但在接受肋膜積液抽取、輸血及口服化療等治療後,黃爺爺的情況獲得明顯改善。
 
羅澤賢醫師強調,雖然大部分晚期肺癌病人都能順利配對到適合的標靶治療,但像黃爺爺這樣無法使用標靶藥物的案例也不少,但依然有其他治療選擇,來幫助病人重拾生活品質。面對肺癌除了積極治療外,預防更是同樣重要。羅澤賢醫師表示,目前國健署免費肺癌篩檢資格,已擴大為有家族史的45-74歲男性與40-74歲的女性、及50-74歲重度吸菸者。建議符合的民眾,務必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將傷害降至最低。(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作者資訊

三星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