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許多文章都在討論「員工如何適應新創公司?」、「新創公司要如何尋找合適的員工?」,卻很少有文章深入討論對新創公司有興趣的朋友該如何篩選新創公司和衡量公司開出的條件。接續上篇,本篇筆者從公司籌資、股份等角度分析,帶領有意加入新創的你,審慎評估新創公司條件。
有時候在公司裏面工作都很難完全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有時候我們可以從公司籌資的金額上去推斷公司的營收和成本控管情況如何。比如說一家公司如果 A 輪籌足三千萬台幣,市值估在台幣一億元;結果兩年後公司又籌資四千萬台幣,市值估為一億一千萬。這種情況就很奇怪,因為新創公司的風險之高,投資人期望的都是可以翻至少五倍十倍以上。若公司多年以後籌資金額和市值仍沒有太大的漲幅,這很有可能代表:
公司錢燒完了,創辦人被迫接受很差的條件以預防破產
公司可能經營狀況太差,投資人們決定逼宮接手公司營運,並注入短期資本逆轉
當然,這種公司可能也有其他因素,但是從每次籌資都會損失 20% – 30% 股權的情況下,若創辦人仍願意拿錢,很有可能代表公司的業務沒有起色或營運狀況不佳。
了解到這些後,我們可以討論責任範圍了。若一家種子前公司希望你身兼多職(可能設計、工程、面試、搬運等大小事都得做),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這樣的工作內容將持續至公司籌到 A 輪之前,這有可能是兩年後的事情。 A 輪之後的公司通常都有足夠資金聘請高階主管,屆時身兼多職的情況會較少,公司的管理和營運模式也會逐漸成形。因此,除非公司之後有高速的成長,否則 A 輪後公司賦予你的職務,少有太大幅度的改變。(當然,若你績效好而你的老闆剛好離職,也有員工就這樣接手高階主管職務了。)
所以到底是種子前還是A輪後的公司好?
這其實見仁見智。種子前的公司隨時都有可能翹辮子,但是若公司成功籌資而你又做的很好,接下來你可能就是公司的高階主管之一。相對地, A 輪後的公司,高階主管通常都會聘請有些資力的產業人士,因此之後的成長幅度比較有限,但至少確定兩年內都有飯吃;兩者都有的好處就是有機會可以拿不少股票,若公司經營成功則可以分杯羹。
那股票到底應該拿多少才算合理呢?
如果今天是種子前公司,準則是做多少事情就拿多少股票。如果今天公司有兩位商科背景的創辦人,想請一位技術背景的加入,若技術能力跟商業能力同樣重要,那三方應該是三等份均分(若兩位創辦人先行一段時間,也可以因為兩位先前的努力進行調整,比如說40%, 40%, 20%)。敝人不少朋友遇上第一次創業的種子前公司,許多商科背景的創辦人常異想天開地想拿 10% 以下的股權去找 CTO (技術總監),這種作法是行不通的。
圖片來源:pexels
反觀比較成熟的 A 輪後公司,因為已經有外來投資人,公司也有估值,股權不可能隨便易價。基本上能用薪水支付的就不會用股權交換,至多就是釋出一點認購權 (Options) 給員工。 A 輪後才加入的高階主管因為有策略重要性,認購權通常較多,最少通常也有 1% ,最高到 5% 都有;如果是一般職員(如工程師、設計師、業務等),通常認購權不會超過 0.5% 。許多 A 輪後公司的一般面試者,也有不少異想天開,想開口要 10% 股權,這同樣也是行不通的。
當然,有時候純粹看百分比也不準,畢竟認購權最後還是要認購股票、賣出兌現,因此還是得從經濟價值去衡量。過去筆者觀察到有一些新創公司會耍詐,故意以認購權未來的價值來說服面試者接受待遇,比如說一般工程師年薪若為一百萬,創辦人卻表明公司下一輪籌資目標估值兩億,開給你 2.5% 股權(分四年配給)和五十萬的年薪。這位創辦人的用意就是希望你認為 2.5% 的股權有五百萬的價值。
這種說法完全是唬人的。
如果下一輪籌資的「目標」是市值兩億,那公司現在的價值多少?若團隊努力後達到目標、成功籌資繼續成長,那 5% 股權屆時的價值,應該是我努力的收穫,公司怎麼會拿「未來的價值」來支付我「現在的薪資」呢?碰到這種情況,筆者會建議以公司現在的市值去估合理的股權範圍。比如說,如果我認為現在的公司只有三千萬的市值,公司若要把我的薪水從一百萬砍到五十萬、用股權綁我四年,那麼我一年少拿的五十萬,應該轉換為現值兩百萬的股權才對吧?至少也該給我 6 % – 7 % 才合理。之後公司成長股票值為何很難說,但那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公司不應拿未來的收穫來抵現在犧牲掉的薪水。
當然,這麼說不是鼓勵大家以錢為目的,但至少要知道人家開出的條件究竟好不好。
科技新創跟詐騙集團
說句玩笑話,科技新創公司跟詐騙集團是對雙胞胎,尤其 B2C 軟體公司獲利能力單薄但噱頭十足,公司的價值都在亂喊。也因為如此,創辦人懂得唬人,而許多求職者也是異想天開地以為公司會變成臉書或微軟,多拿幾趴股權就成億萬富翁了。
世界上當然沒有白吃的午餐。
所以在思考是否要加入新創公司,要記得,一切都要腳踏實地,對於創辦人的背景和管理能力一定要深入了解、對於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計畫一定要問清楚,而創辦人開出的待遇條件,一定要先問清楚公司的財務狀況後,自己算清楚股權的現值相對於自己犧牲掉的薪水是否合理。切記不要因為滿腔熱血,真的相信這是"The next big thing"而當血汗勞工,更不要因為對方給個「總監」甚至「創辦人」頭銜,就隨便答應做白工。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適的新創公司!加油!
原文來自 ALPHA Camp,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主圖來源:visualhunt
延伸閱讀:加入新創公司前,該如何評估新創公司的價值?(上)
台灣新創公司面臨最大問題在於資金不足?
作者資訊
- ALPHA Camp 的使命是透過線上科技教育,幫助人們持續建立在數位時代成功所需的技能,思維以及社群。自 2014 年以來,我們以台灣和新加坡為教學據點,培訓超過 5000 名學員。校友遍及台灣、新加坡、中國,並加入如 Facebook, Line, Grab 等知名科技新創與全球五百大企業。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17-04-05行銷策略如何使用數據思考產品開發與行銷 — 以電商為例
- 2017-03-14行銷策略【創業家注意】4 個預告你的 Prototype 將會失敗的重要跡象
- 2017-02-27行銷策略用戶追蹤的演進及未來趨勢
- 2017-02-16行銷策略你也想二度創業嗎?連續創業家告訴你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