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矽谷一家法式餐館不知情地叫了一盤空心菜。
那是一盤28美元的燙空心菜配蝦醬。如果加上小費和稅大約是35美元。看著其他客人都吃得心悅誠服,我深深體驗到腳踏實地賺的是十趴血汗錢,包裝賺的是十倍品牌錢,而且包裝之後沒人敢再跟你談論 C/P 值。
所以問題不是他們怎麼敢賣那麼貴,而是我們怎麼老學不會包裝?職場也如此。
你是一個品牌,不只是員工
「愛拚才會贏」是騙人的,那只能用來安慰不懂技巧的人。
「愛說」才會贏──在矽谷要往上爬,就要學會巧言令色。
在矽谷要長期生存你就必須學會包裝,經營高回報的個人品牌。
所以你不只是個工程師,而是品牌。你要把自己當作企業品牌經營。
下面是矽谷職場生存的三部曲:「做、想、說」。你不應該把自己定位為工程師,而永遠停留在第一步。
第一部曲「做」:Engineer
這個部分沒有問題。台灣是世界最成功的技術工廠,大學教的都是技術。
進了科技公司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專心利用自己的技術來製造。這是科技金字塔的最底層,矽谷需要很多這樣的人。你製造的是一個零件──哪怕是App 𥚃的一項小功能,你都是成就一部大機器的重要的小零件。
愛拚才會贏只有在這個階段成立,所以你可以盡量打拚,因為不這麼做你無法在科技領域生根。
要生存必須先要生根。
第一部曲最重要的就是 know how,需要的是「深度」。不過這其中有些技巧:掃描與「聚焦」
人眼的視野大約是140度,但富有意義的視野只有3度。原因是我們的大腦只夠處理眼前所見的2%。在這2%的視野裡,解析度特別高,色澤也特別鮮艷,其他的部分都只是視而不見。不要打空炮,什麼都要碰、什麼都想做。這是百萬年演化的自然結果。
140度的存在是用於掃描;3度的存在是為了應對突發危險,也是為了生存。職場的前5年也是如此,你應該掃描、找方向,然後深耕。這個階段腳踏實地打拚是正確的。
但是打拚也得有些策略:從複雜到「簡單」
科技成品唇齒關係極為複雜,每一項零件內部都有無數微零件。這些微零件要全盤了解,但不必精通。你要了解它們的功能及運作原理,藉以打造你自己的零件。
這過程需要理解、選擇,與過濾。天下沒有人能夠照單全收。你的方向是打造新零件,而不是在既有的微零件中周旋。 硬體軟體都是一樣。
變,才能適應:在專業裡「找夾縫 」
那些在優勝美地的攀岩家並不會壁虎功,他們只是知道如何找尋你我看不到的夾縫。靠夾縫求生存,是一項學校從來不教的技巧。在你的專業領域裡,有著無數的夾縫可以利用。大方地去找尋、利用這些夾縫生根。
「夾縫」沒人教,靠它成功的人也不會承認。
達爾文說「適者生存」,不是強者,也不是智者。
當環境改變,你不應該更努力去變得更強,而是去了解該如何改變自己。當專業領域的技能滿了,我們最自然的選擇就是開始收割。
這時候你該考慮的是「放」──放棄你已經知道的,開始找尋下一個不知道的。
你不必在一個已經滿溢了的領域變得更強,那樣邊際效應會遞減。這時候應該歸零,找尋下一個目標,裝滿下一桶水,做一個達爾文口中的適者。
如果你不知道職涯後面還有第二步與第三步,那你就永遠只是一顆優秀的蘿蔔,直到被連根拔起。
很可惜,台灣的文化與教育所鋪陳出來的你我,很多都只走到這一步。
能夠成功走到這裡是因為我們太乖了。未來走不下去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太乖了。
未來的旅途剛好相反,你得開始學壞。
不過提醒一下,矽谷很多人沒有經過第一步深耕,就直接跳到這一步開始學壞。那是混蛋的作法,不是我們討論的主題。
第二部曲「想」:Architect
Product vs. Process
這一部分台灣人漸漸開始出現問題。
這不是你的錯,而是大環境的錯。我們都是被害者。台灣的教育一路偏重「結果」 Product,而不重視「過程」 Process,只要結果對就得分,不管是推論出來的,還是死背的。結果可以靠記憶,過程卻一定得理解,沒有理解就不會思考。一昧追求答案的下場就是不了解過程,所以也不懂得思考。
既然對了、拿了分,得了掌聲,就不需要思考⋯⋯直到進了職場,你都在等待別人指示,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走。
思考的要件是觀察與選擇,甚至需要叛逆。
我們這一路走來,都只走別人鋪好的路──走得最忠實的就叫做好學生。不照著走,就叫做壊學生。過去對抗叛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鞭。兩鞭子打下去立即見效,孩子也從此不敢再有自己的想法,終身不敢再有創意,也不敢冒險。
然後我們苦心培植,把這樣的孩子送到矽谷殘酷的國際戰場,回頭卻期盼他們能夠發揮創意。這是前後矛盾。
回到第二部曲。這個階段要回答的是 what,需要的是「廣度」。現在要開始停止深度,而做橫向發展,跨越不同領域,看整部機器如何運作。上一部曲你看到的只是零件,現在你應該了解別人製造的零件,吸收別人的成果,越貪心越好。
過去是瞎子摸象,現在你應該知道大象長什麼樣子。
現在你得開始做過去不敢做的事。
創造的基礎:整合
現在你的角色不再是工程師,而是一個整合者。過去你從事的是製造,現在你從事的是創造──天下所有的創造都是整合出來的,蘋果就是一個好例子。你要把別人製造出來的零件,整合成為自己的產品。
過去你面對的是「物」,現在你面對的是「事」。當然,你不可能深入了解每一個環節,所以必須學會放手,把資源用在擴張自己的領域。
產品如何組成:學習流程
在科技領域裡,工程師最不屑一顧的就是流程,因為那不需要深切的專業技術。很抱歉,流程是最容易理解全盤的工具。現在你必須看到的是整體運作。這時候你才會了解過去你所苦心經營的小零件,有多麼容易被取代。
在你上面的人,看到的是一部機器,沒有人在乎零件及製作零件的人。把這些零件組合的工具就叫做流程。
有效率的創造:懂得收割(最好是別人的成品)
如果你不去做,別人會搶著做。
這對我們的道德來說是最難的一步。但如果你不去做,別人會搶著做──尤其是印度人。這世上必須要有收割的人。收割重要的基礎是了解技術。這個基礎印度人跟我們一樣強,但收割的技巧卻比我們厚黑。只努力耕耘而不收割,或只講技術而不談技巧,這仍是代工。這只不過是科技奴隷。
當然這裡講的收割不是剽竊,而是整合。記得要把功績留給耕耘者。沒有關係,歷史記得的是最後整合的人,所以大方地把功績給他們,讓他們感激涕零最好。反正最後不會有人記得他們。好好享受,這其實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不過走到這裡,你得開始學會如何包裝──這又是另一項台灣的教育拒絕教授的技巧。
第三部曲「說」:Brand
這裡的「說」當然也包括了「寫」、「簡報」、「演說」、甚至「聊天與社交」、或任何形式的表達。
技術 vs. 技巧
台灣人能夠走到這一步的已經是鳳毛麟角,而印度人在這個層級卻更猖獗。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懂技術、又懂得包裝與表達,個個能言善道。
在這個層次你需要的不是技術,而是學校不教的「技巧」。
問了印度人,原來他們技術與技巧兩樣都教。所以你欠你自己很多技巧。
能力 vs. 能見度
我們常常聽到工程師對於這個階層的人都有很重的評語──像是「他屁都不懂,還爬到這麼高。」這句話翻過來就是承認「我懂的都是屁,所以爬不上去」。
在第三部曲你要培養的是說服、影響、及啟發別人的能力。
你應該忘掉技術,不要緊咬著不放。現在是把能力轉換成能見度的時候。
前面你面對的是「物」與「事」,現在面對的是「人」;前面你的目標是「製造」與「整合」,現在是「包裝」;前面談的都是「能力」,現在談的是「能見度」; 前面你仰賴的是「技術」和「創意」,現在是「影響力」;前面你要有「深度」和「廣度」,現在是「高度」;前面你要回答的是 How 和 What,現在是回答 Why。
職場必備的七個能力
從前你摸出屋裡有隻大象,現在你要飛到3萬呎高空,回答「為什麼」這裡會有一隻大象。
即使你走的不是管理路線,或是無關科技,這三部曲的邏輯都成立。如果你的人生目標跟我一樣,只想做一個快樂的小癟三,這個邏輯仍然成立,因為你一樣可以做個有影響力的小癟三。
在學會巧言令色之前,你必須培養出下面幾種能力:
1.說故事的能力
在矽谷科技公司領導階層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 Let’s build a story。說故事需要利用 「三」的技巧,把故事分成起頭、主體、結論。好萊塢所有的故事都是透過這種技巧來述說。這也是重要的簡報與 email 技巧。因為「三」是人類最容易明瞭的架構。
矽谷的高層幾乎所有的行事,都是靠編織故事推動。故事易懂易記,是領導統御的推進器。我在〈瘋狂的 Netflix〉一文結尾提到過造船的例子──與其敲鑼打鼓么喝人們去伐木造船,不如先讓他們對航海充滿幻想。讓人充滿幻想就是編造故事的魔力,而且每一個階層的工作都可以用得上。
推動案子,驅使別人賣命⋯⋯唯一的成本就是編一套動人的故事。
2.比喻的能力
工程師走到這一步,應該能夠把繁複的專業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讓非專業者了解。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比喻──如果能帶一點小幽默,就更容易讓對方明瞭,而且永遠銘記在心。
有一件很奇妙的事就是,一旦用了比喻,聽者自動就會把你升級為權威。人們總會對善用比喻的人信服。
所以大方的去使用這種雕蟲小技,這對專業人員說服不學無術卻又有權的人最好用。
3.讓人心生恐懼的能力
職場上唯一的正義就是讓自己的提案得到支持。你可以利用上面的三段式故事法,簡單明確地讓聽眾明瞭,不採用你的方案會面對如何的後果。如果有數字舉證就更好。職場上適當的恐嚇是必要的生存方式。用數字嚇人最有績效。如果偶爾去教堂,你就會知道牧師都有那種讓人心生恐懼的說服力。可以向他們學學。
4.誠摯敷衍的能力
敷衍是一個高深的藝術。即使不贊同對方,你也應該在眼神與肢體語言上,表現出絕對的興趣與支持。當然你心裡想的可以是周末要去哪度假。對方看到的只是你的眼神,而不是思緒。眼神最廉價,應該充分利用。
反過來說,當你被人贊同的時候,你也應該要有成熟的心理準備,那也許只是逢場作戲,不需要天真到太認真。
5.讓人記得你的能力
裁員的時候,高層只在乎數字。但去留的名單依據的不是數據,而是印象。栽員沒人用AI。砍了一個沒有印象,也不知道做了什麼的人,至少晚上不會令他睡不著覺。職場不是法庭,沒有你所期望的正義,一切完全是人與人的印象。
如果從來不參與工作以外的活動,你等於在慢慢累計不被人家記得的指數。
6.控制荷爾蒙的能力
很多人在職場失敗,就是因為被荷爾蒙打敗。
在這個層級的人並不是沒有情緒,他們只是學會了如何與荷爾蒙融洽共處。
我進入職場第一年,就從一位精神導師學到了一件事,那就是生氣的時候,給自己五分鐘喝杯咖啡,回來以後再決定要如何回覆那封令你忿忿不平的email。荷爾蒙需要的只是五分鐘。這是天下最廉價的特效藥,不用白不用。
一杯咖啡的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事,包括命運。
世界上的監牢裡關的未必都是壞人,他們很多都是沒有給自己的五分鐘的咖啡時間。
7.讓笨蛋與混蛋愛你的能力
笨蛋與混蛋都是對你有益的蛋白質。
矽谷的職場跟世界其他地方一樣,也充滿了笨蛋與混蛋。
這些都是蛋類,也是重要的是蛋白質。笨蛋多是季節性的──永恆的笨蛋通常很難跟我們在同一個職場上長期並肩作戰。我們這一生可能在不同的時空下,都不自覺地當過季節性笨蛋。笨蛋最需要的就是關懷,假的也行。處理混蛋需要多花點心思,但混蛋的蛋白質更好用。這些人決定做混蛋,是因為缺乏自信。那是求生存的必然反應,其實也值得憐憫。給他一點假的自信非常容易。
沒事跟混蛋們稱兄道弟,送盒沒有標示期限的夜市廉價鳳梨酥,就很容易把這些人擺平。他們需要朋友,是假的也行。
一旦認定你是朋友,他們會為你兩肋插刀,成為職場上豐富的蛋白質。混蛋都很講義氣,也很好使用。
愛拼不會贏,愛「說」才會贏
經營個人品牌,是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生存技巧。
矽谷科技公司的高階技術主管,現在約七成都是印度人。
這些人沒有一個是靠埋頭苦幹爬到今天的地位。那是代工經濟下用來安慰勞工的話語。他們靠的就是「說」,而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品牌。
當年跟我並肩作戰過的印度工程師,有兩位後來都當上知名科技公司的CTO。其中一位38歲就當上了資產千億美元公司的VP(Vice President)。
這些人都有很重的印度口音,所以語言不是障礙,不會說話才是。
他們都曾經以工程師的身分跟我共事五年以上。就技術而言,他們最多只是資深工程師。
不同的是,他們不在技術原地停留。當我還在一心想做領域權威的時候,他們已經跟著科技腳步快速移動轉入下一個戰場,涉獵不同領域,最後掌管整個科技平台。
他們在老同事懷疑的眼光中一路蛻變,一步步走向品牌經營,變成能說善道的人。
過去也許是我檢視他們的程式,後來變成我研讀他們寫給屬下的email,試圖從隻字片語中學習那個層級的說故事技巧。
大家原起跑點都一樣,至於能走多久、走多遠、爬多高,完全要看後續如何規劃。
會說話,在我們傳統文化裡往往只有負面價值。經營個人品牌,是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生存技巧。
如果你只憑「乖」和「技術」成功走完上半場,很好──但也很糟。
糟的是下半場全部重新洗牌,而且後面都是你不會、也不敢的。
過去你太乖了,現在開始學壞還來得及。
下半場是全新的白紙,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改寫劇本。
首圖來源:rawpixel
責任編輯:曲潔君 Grace C.
更多行銷人報導
先別談成長駭客了,你知道矽谷的超夯新職缺「成長行銷經理」嗎?
CV跟Resume一樣嗎?矽谷工程師教你怎麼寫履歷才亮眼
作者資訊
- 歡迎成為《行銷人》合作夥伴,若有任何文章授權、尋求報導及投稿的需求,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2-02數位轉型鳳梨葉翻轉時尚!優織隆勇奪2025台灣精品獎,領航全球永續新趨勢
- 2024-11-29健康專欄術後還是鼻塞? 小心尾端鼻中隔彎曲或空鼻症惹的禍
- 2024-11-22數位轉型潤之泉推出全新「優蛋白滴積精」 全台首創純黑豆發酵素雞精 引領健康新風潮
- 2024-11-21生活時事免安裝!YouTube 下載網站 iMyFone TopClipper,支援多平台下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