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一書,由天下雜誌出版授權刊登, 艾莉森・路易斯著|首圖/Unsplash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人生過得更有意義,都在追求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卻往往陷入日復一日的機械式生活。這也是我親身的經歷,那年我四十一歲,是個職業婦女。既為人母也為人妻,但工作與家務的交互拉扯,總讓我覺得壓力很大。從這一刻到下一刻,從昨天到今天,從今年到明年,人生一眨眼就飛逝過。雖然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好,但我想要更多,我不要生活只是早上醒來趕著上班;下班後趕著接孩子、料理家務。我希望我的人生有意義,我想要為家人與世界帶來正面的改變。我知道我想要與眾不同,但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想要有意義地成長、生活與貢獻,也鼓勵你深入探索自我,也就選擇了背負石頭,負荷並探索它們真的值得嗎?承擔這些壓力,是否讓你喘不過氣,無法體驗並享受生命中其他領域的成長?這些負荷是否對你的信念、家庭關係、健康、個人成長、創意或慷慨氣度形成限制?如果是這樣,那便該是你做出轉變的時候了。
本篇目錄
7個問題來檢視自己:我是否是有意義的生活?
在追求更多的人生之前,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確認,就是你真的「清醒地活著嗎?」想像一下,在意外現場你是第一個到達的人,發現現場有人受傷。急救安全守則第一條就是查看傷者是否清醒、是否有呼吸,換言之,你必須檢視他的生命跡象。
雖然多數人每天都很認真生活,卻免不了在重複的日程中陷入「日常昏迷」的狀態。也許身強體壯、活動自如,但這不表示你真正地活著。或許,你是在毫無自覺的狀態下,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混亂、分心、干擾、延宕、壓力、愈來愈快的生活步調與愈來愈多的要求,擠壓了生活的喜悅,在你還沒察覺之前,這些問題早已讓你喘不過氣來。
無意義的行動,就像缺氧的心臟,即便還是能夠輸送血液,送出的東西卻不夠豐富、有益。現在,該是醒來的時候了,就用這7個問題自我檢視是否已經陷入「日常昏迷」的狀態。
1. 你是否清醒地生活?
生活充滿許多雜音,導致大腦陷入困境,無法過濾出真正重要的東西。第一項要檢查的重要生活狀態很簡單,便是:你是否清楚覺知自己對生命的真正企求是什麼? 首先你必須釐清自己的想法,將想法訴諸文字,創造出一份行動方案。
2. 你有企圖心嗎?
隨著你對生活的要求愈來愈高,你會發現目前的你跟理想中的你之間出現一道鴻溝,而企圖心是推動你努力朝目標伸展的力量。在設定好九十天的目標後,你便能將終極目標分解成能更快達成的小目標,因此能更常體驗到成功的快感。
3. 你是否持續成長與學習?
人類大腦擁有無窮潛力,但大腦的運作原則是「不用就會鈍化」。持續成長與學習,能讓你不斷找到更好的新生活方式。
4. 你能全心投入嗎?
當你陷入日復一日的制式化習慣時,很容易就會變得精疲力盡,對身邊的大好良機視而不見。刻意將精力專注於價值最高的事情上,也能讓你隨時準備好掌握任何新機會。
5. 你經得起磨練嗎?
想要做出重大改變,需要有恆心及毅力。當你將自己推出舒適圈的圍牆後,你將會體驗到驚人的成長。
6. 你處於「順流」狀態中嗎?
「順流」(flow)指的是利用自己最高竿的技能,也就是你的天賦與能力,來成就最具意義的挑戰。你得將自己擁有的各種能力融會貫通,引導一切相互呼應,設法讓好事發生,以最理想的方式體驗人生。
7. 你有信念/信仰嗎?
「信仰」這個重要的生活狀態,將生命所有要素串聯起來。有了信仰,你會追尋更美好的生命,也就是有人生目的與意義的生命,你相信這樣的生命確實存在,並有所改變。
花點時間想想前述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是否放對地方。透過回答這些問題,你等於已經踏上重新發掘自己的旅程,決定未來想要達到什麼目標,並擬定達陣的計劃。讓這些問題帶領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要改變人生,從1%的選擇開始
我們都知道,生命是由一連串小作為、小選擇與小決定所組成,我將這些元素稱為「微行動」。微行動很重要,因為微行動讓我們向前行,且微行動有加乘效果,如果你採取了一項微行動,例如回電話以協助完成一項專案,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似乎微不足道,但隨著時間流轉,一連串有心推動的微行動將會彙整成一個向上的螺旋,讓停滯的事物順利展開。
重複新的行為,能輕鬆淘汰壞習慣
為什麼微行動能帶來巨大改變?因為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也就是大腦能透過你的經驗、思想、行動與重複行為,創造出全新的神經連結,並能自行重新連線。
心理學家丹.霍姆斯博士(Dan Holmes)利用一個簡單的類比,來描述神經通道的形成方式:「原野上的牛群總是走在同樣的路上,這些鄉間小路被稱為『牛徑』。這些本來沒有的小路,是因為牛群重複行走把草都踏平了,才創造出新的路徑。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處理事情的模式,一部分便是重複行為所形成的。」
你的大腦此刻便仰賴你養成的習慣也就是「牛徑」,好讓生活簡單些。有些習慣對你有好處,如每天刷牙、運動等;有些習慣則不然,如拖延、猶豫不決、半途而廢等。但你可以透過重複能支持自己實踐目標與夢想的行為,來訓練大腦發展出全新的神經通道;也就是培養出新的習慣。回到牛群的比喻上,如果你將牛群趕到一條新的路上,只要在幾天內,你就能看到原野上、牛群不斷行走的地方,會出現一條痕跡清楚的小徑。
愈是經常重複新行為,新通道就會變得更為穩固、清楚。大腦其實能根據你多數時間的想法與行動來改變形狀與結構,而舊的通道也就是壞習慣,一旦不再用就會自然消滅。
我們都有能力透過有意識地選擇要做的事,讓大腦重新連線。如果你想成為厲害的高爾夫球員,就多打高爾夫球;如果你想要有更棒的身材,那就多運動;如果你想成為更善良的人,那就更經常展現仁慈心。大腦會針對你的專注度按比例做出回應,大腦有可塑性、能變通,所以你能打造出新連結,來彌補失去的連結。
整理環境想到就沒力?嘗試一天整理一袋就好
讓我們來看看我朋友約翰.亞諾德(John Arnold)落實微行動的精彩案例,在40天內,他就成功掃除了生活中的混亂,而他不過是每天採取同一個行動。在這40天當中,亞諾德每天都會將不再需要的東西放進一個購物袋中,然後幫這些東西找個新家或拿去丟掉。結果,他將屋內、辦公室、車庫與兩台車內的所有空間,徹底清得乾乾淨淨。
微行動為亞諾德創造的不僅是讓他的生活環境更整齊、有序,還讓他以全新心態來看待這些物品。亞諾德說:「我領悟到一個道理,我擁有的一切都占據生命的一部分。我跟這些物質之間的關係徹底改變了!現在,我對生活中可以容忍的雜亂程度有基本底線。以前你如果告訴我可以在40天內全部整理好家裡與辦公室,我絕對不會相信,但一次整理一袋東西可就容易多了!」
每天做好一件事,就能帶來驚人變化
七分鐘微行動方案的原理就是如此簡單,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我每天花七分鐘用簡短文字寫下我追求的人生目的,光是這樣做就讓我的個人與職場生活出現重大轉變。
實際上,微行動可以有很多變化的型態,你也可以改成設定一個微行動計畫每天執行,例如:
- 出門前規劃好當天的待辦事項。
- 感謝同事的工作好表現。
- 在會議空檔,找到時間來整理思緒。
- 準時或提早到達會議。
- 每週寫兩封感謝函。
- 每次讀十頁的書。
- 提早15分鐘起床。
- 每天吃三種水果。
- 喝足夠的水。
當這些微行動成為日常生活習慣時,它們的潛力就會進一步被激發出來,幫助我們成長,大幅提升工作與家庭生活的效率。
學習更多行銷人文章
如何說服與改變他人想法?克服反彈與抗拒心理,讓對方參與改變
你還因為壞習慣浪費時間?用3步驟與提示法馬上執行「小習慣」!
|本文摘自《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一書,由天下雜誌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出版社同意請勿轉載。
作者資訊
- 歡迎成為《行銷人》合作夥伴,若有任何文章授權、尋求報導及投稿的需求,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2-24行銷推薦製作多語言問卷教學:善用多語系功能,讓你的問卷跨越國界!
- 2024-12-02數位轉型鳳梨葉翻轉時尚!優織隆勇奪2025台灣精品獎,領航全球永續新趨勢
- 2024-11-29健康專欄術後還是鼻塞? 小心尾端鼻中隔彎曲或空鼻症惹的禍
- 2024-11-22數位轉型潤之泉推出全新「優蛋白滴積精」 全台首創純黑豆發酵素雞精 引領健康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