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最該注意的事?洪大倫:掌握現金流才是關鍵所在

【本文作者為 光明頂創育智庫執行長 洪聖倫】

去菜市場賣番茄,對比成立一個創新創業團隊搞網路,誰比較有前途?答案是:看誰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大。

說起創業,目前在全球的風潮大概都暗指「創新創業」,跟科技、網路、軟硬整合相關,不過我們都知道,創業還是有比較傳統的項目,像是開店做生意、做國際貿易搞買賣、蓋工廠生產東西等…。

很多年輕人已經不願意投入所謂「傳統」生意裡,一方面或許是因為潮流的關係,二方面大概或多或少覺得這些傳統生意不性感、很無聊、很辛苦。其實,創業無論項目為何,無論初衷、理念、動機是什麼,其最終的本質,都在追求「現金流」。換句話說,生意無關好壞,就看你能從中獲取多少現金流而定

現金流的概念就如同字面上含義一樣,把錢想像成流水一般,因為它的本質確實就是流動的概念。以前上班的時候你只會感覺錢是固定匯入的,但創業後你會發現,錢只是工具般的流動,好不容易從上一手拿到錢,轉個身又給出去了。關於現金流的概念中,「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其實才是更重要的核心,在財務上的定義比較繁瑣(有興趣者可自行上網google),總之他想表徵的不僅僅是「現金流」本身,還是「自由」二字。

什麼是「自由現金流」?簡單說,它就是「可任意自由支配的現金」

舉個例子,你每個月收入是5萬塊,這顯然不是真正的「可支配所得」,你至少可能要扣除掉固定的房租1萬塊,水電1,000塊,三餐加飲料費用可能是2萬,幫車子加油可能是3,000元,如此真正能讓你自由選擇支配的現金其實僅剩1.6萬(5-1-0.1-2-0.3=1.6),這1.6萬對你而言就是自由現金流。

對比公司來說,概念上也大致相同,你今年淨賺100萬盈餘,但你算了算,平均每一年還要固定投入80萬在廠房與設備上,才能追趕得上競爭對手,那你其實只擁有20萬的「自由現金流」。此外,像是稅金與給銀行的貸款利息,這都是一定要預留下來的現金支出,本身也要從現金流中扣除。

在一般認知裡,傳統生意就是一種線性成長的狀態,比較難有爆發性成長;而當今火紅的創新創業,固然有較長的燒錢時間,然而一旦到達某種破口,其成長將是指數型態的爆炸性成長,「估值」自然也有驚人的膨脹幅度。

只是說,多數年輕人都只看到成功案例的「樂透」紅利,卻忽略了創新創業也具備高度失敗風險的殘酷現況。說真的,創新創業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因為它的不確定性太高,以至於你無法衡量正向現金流是否會產生,更遑論去估算現金流的規模;反過來說,去菜市場賣番茄雖然無聊,但現金流相對穩定好預估,也就是說,經營2~3個月後你大概就可以算得出來,平均每個月你能從中獲取多少營收,而如果你複製這樣的模式到不同菜市場,2個點就是2倍收入,5個點就是5倍收入,具有較為線性的可衡量基礎。

因此我應該這樣說,99%的創新創業個案,最終的財務表現將會比你去菜市場賣番茄要糟得多;只有1%的創新創業個案,其未來自由現金流的膨脹速度會遠高過賣番茄的N倍。這裡得再次強調,刻意挑選兩種非常截然不同的事業型態來做比較,目的是凸顯自由現金流量才是創業本質的觀念,而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

所以,張世仁從逢甲開始賣章魚小丸子,17年後他從這個小攤車滾出自己超過10億的身價。現在,他只要憑著自己豐沛的現金流不斷投資,無論是房地產、股票,或是自己成立新品牌的赤鬼牛排,甚至投資創新創業團隊,即便失敗,他背後的自由現金流也能持續支撐他的夢想,這就是建立傳統線性生意的好處,逐步建立穩定的現金流來源,然後累積好充足的子彈,瞄準快速移動的大象,隨時可出手。

該建品牌還是做代工?

再拿最典型的迷思來看,做品牌比較有搞頭還是做代工比較有搞頭?很多團隊一開始就立定自己要做品牌,覺得代工這條路是辛苦又低利潤的。事實上,媒體與代工業常常戲稱他們都是「茅山道士」(毛利3~4%),做品牌利潤當然雄厚很多。然而,鴻海以一個代工王之姿,入主了擁有高度品牌力的日本夏普,靠的是什麼?就是豐沛的自由現金流不是?落寞企業的命運,最終不免淪為「資本說話」的窘境,誰還會說做代工沒前途?誰擁有的現金流大才是關鍵。

所以說,做任何行業,都不要小看自己,就像巴菲特常常誇讚比爾蓋茲是聰明人,甚至還說過「就算他去賣熱狗,也能成為全球的熱狗王」;同樣邏輯,賣炸雞、賣衣服、賣塑膠花,有人可以成為全球炸雞連鎖店老闆,有人可以變成快時尚的集團先驅,有人則成了東方首富。其道理就是不斷運用現金流威力,用資本佔據各式各樣的事業與服務,深入你的生活與每個角落,等有充分的自由現金流,可以承擔得起夠大的損失與風險,他們才會冒險去做更為創新的事,佈局在未來每一隻黑天鵝上。

你說,創新創業最終是否依然需要仰賴這些資本?自然是的。換言之,如果你並不真正清楚你自己在做什麼,只是一昧追求創新創業可能帶來的暴富機會,我認為這樣的創新創業既不踏實,也不值得鼓勵。

反正終究是為了建立現金流,對一個沒身家、沒太多資源的你,如果真的想創業,我的建議就是你應該踏實的找個能產生正向現金流的小事業做起,不要好高騖遠立刻要越級打怪。除非你承擔得起創新創業失敗的後果,或者你失敗後還能找到出路活下來,那就是可嘗試的。

創業的本質就是現金流,不應有行業迷思

最後補充一下廣義的現金流,除了來自正常管道的「營收」之外,其實「舉債」與「增資」也是一種,不過那未必是健康的方式,也都帶著副作用,需要特別注意。然而,手上握著大筆現金通常不是壞事,只要投資得宜,小事業很快就能翻身成為大事業,甚至透過入股或購併的方式讓自己快速成長,再利用成長後翻倍的現金流反覆操作,那也可以使自己在2~3年內有非凡的光景。

電影<食神>裡面有段對話是這樣說的:

 史提芬周:「首先就開間店面來做生意」 火雞:「嘩!那我不就可以換部最新的卡啦OK!」 鵝頭:「火雞,講出來都不怕人家笑話!當然是先買層樓收租嘛!這叫高竿!」 史提芬周:「話是沒錯!不過如果是我呢,我會先開分店,一間變兩間,兩間變四間,四間變八間,八間之後上市,上市之後再集資!接著炒股票!搞房地產!接下來再分拆上市,到時光是收股息我就削翻啦!

巴菲特曾說過,資本配置能力是一個經理人最重要的課題。從上述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普通人賺到錢只想花掉享受;稍微有點理財能力的人則會想到要投資;但厲害的企業家會知道如何將小現金流轉成更大的現金流,而現金流最終的銜接目的地就是資本市場,因為資本市場能給你的現金流數十倍、數百倍的本益比,用高股價來表彰你的企業價值,那時候要取得更大資本的現金做投資,都不再是什麼困難的事。

創業的本質是追求現金流,不要對行業別有迷思,毛利高低不代表一切,小生意也能變成大生意,生意終究看人做。掌握資本,掌握自由現金流,你就能主宰商業世界。

作者簡介:洪聖倫, 光明頂創育智庫執行長,會計與財務金融背景,喜歡投資和企業經營,著迷於巴菲特的投資與處世哲學。樂於交朋友、閱讀,有許多創意商業構想與行銷點子,目前專職於協助創業團隊尋求資金,並提供相關育成服務,也是一名小小天使投資人。

*本文經作者本人同意刊登,原文出自作者個人臉書

作者資訊

Yvonne H.
Yvonne H.
無害嗜甜雙魚女,浮出水面跨界數位,從感性角度看冷硬科技,期許帶領讀者以有人味的角度看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