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 Medium 文章,由作者「尼爾手動人類」同意授權刊登。
身為 MEDIUM 愛用者的一員,這兩個月可以明顯看見文章數量的減低,包括我自己也已經很久沒發文,發文頻率也從一開始的一月兩篇,變成兩個月一篇。MEDIUM 上的作者多為設計、電商、行銷等領域,下半年是忙碌的尖峰,沒時間寫文也是情有可源。
不過這點也顯示出多數作者都是業餘寫作,以及內容創作穩定更新的難度。以文字來說,雖然表面上人人都能動筆,是器材成本最低的創作方式。但文字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消化資訊,又沒有聲光效果輔助,基本的選題、文筆、長度掌控都需要磨練,才能寫出人人轉傳的好文。
其他內容創作也不惶多讓,無論是粉絲頁圖文、Podcast、YouTube 影片,許多個人或品牌一開始都想快速切入內容領域養粉絲,也可能運氣好初期就小幅爆紅。但很快幾個月、半年過去,就逐漸面臨靈感枯竭、創作時程跟不上、創作力疲乏的困境。
或許是網紅熱潮當道,讓新興創作者們對數字感到格外焦慮。但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些當紅的創作者很多都在內容領域耕耘了好幾年,許多人都曾經有過點閱率極低、品質業餘的作品。雖然不排除有少數爆紅人物一戰成名,但背後可能是絕佳的運氣、專業的團隊操刀、其他紅人友情拉拔等等。
以下列出一些新手時常低估的規劃,期望大家都能在內容創作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找到至少一項優勢
內容做出來就是希望有人看,但千萬別抱著「現在這很紅,我也來做」的心態,也不要因為同類型的內容有人做得很好就感到自卑。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優勢和表現方法。以「電影分析」這個領域為例,就有非常多不同種類的 YouTuber,比如出片快速跟上院線檔期、從哲學角度切入、專攻英雄片、非常了解各家導演、分析拍攝手法、專門找彩蛋、重新剪輯中肯吐槽等等,甚至講話的聲音很好聽也是一種優勢。
找到自己的優勢,並將其特化成自己的特色,不要一昧追逐流行題材或表現手法,才能與其他作者產生區分。
題材與規模彈性,不要一開始就逼死自己
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也希望一開始就做到最好。但現實是多數創作者皆非專業人士,即使本身就在相關行業就職,也需要時間累積新的內容。因此剛開始最好別將主題鎖得太死,要考量素材的庫存與橫向發展可能,比如「社群行銷學」就比「臉書經營術」還寬廣許多。
此外也要考慮製作規模,許多人野心勃勃地製作完第一期內容,燃燒殆盡後才發現後續的產出無法媲美第一次表現,觀眾也可能因此感到失落。最好上架前能試做個幾次,如果製作成本過高,可以嘗試 :
1.將擅長的內容拆分成較小的主題
一方面降低製作難度,也同時當作試水溫,快速測試觀眾反應,小而美的內容也不見得比較差。
2.降低製作規模
無論是深度或長度,找到自己能夠穩定出產的最佳模式。當然,並不代表「大製作」或「專精領域」不能做,但當你拿出一次好的表現,觀眾就會期待你持續保持一樣的水準。
如果有團隊輔助,確實能挑戰高專業內容,拉高競爭門檻。但如果只是素人或小團隊,還是紮實地先從穩定更新開始吧,不要一開始就把產出難度抓得太緊。
前三篇通常很棒,但請以100期以上來考量
延續製作成本的討論,前三期通常因為「熱情+以前的內容累積」,都會做的得心應手。但如果以100 期來考量,很多隱性的問題就會開始浮現。 以下提出一些開始創作之前可以檢視的 check list :
製作:
①最基本的,素材或創意足夠嗎?主題的設定非常重要!
②能夠在製作時間外平衡正常生活嗎?
③每次製作的時間、水準夠穩定嗎?
④有辦法預先製作嗎?製作時發生失誤怎麼辦?有足夠的緩衝時間嗎?
⑤硬體設備足夠因應各種製作狀況嗎?
⑥是否有漏估或低估的時間成本 EX:上字幕、剪輯、找連結補充資料的時間
⑦除了主要內容,宣傳用的文案、圖片、廣告等製作成本自己能負擔嗎?
⑧原本的路線如果有瓶頸,有沒有時間額外嘗試其他風格或內容?
額外成本:
①是否上架其他平台,管理需要多少時間與金錢?
②回應觀眾留言需要多少時間?
③抽獎、回饋等活動能夠處理的來嗎?
④如果有合作、邀稿機會,中間的協調與討論,是否能負擔且清楚流程以及所需的文件或版權聲明?
業餘 VS 職業創作
業餘的好處在於,能在不影響生計的前提下,經營自己喜歡的內容創作。雖然紅起來的速度較慢,但如果穩定耕耘,或許有一天收益有機會超越本業,也可能因為某個主題爆紅連帶讓以前累積的內容受惠。但前提是必須非常自律,只能用上班外的時間努力創作,很可能壓縮到正常生活。
此外,業餘能夠隨時暫停或放手,衡量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走創作這一行。如果成為職業,當你的興趣變成工作,如果沒有強烈的熱情與執行力,很有可能讓你不再喜歡那件事,或是意識到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喜歡。
至於職業創作者,只能說除非有人金援,不然在成名以前,除了上述的基本功,可能會比上班還累。
許多人羨慕創作者看似「自由」的生活,可以一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賺取可觀的收入。但事實上,職業創作者為了維持穩定的產出,可能比上班族還要自律。此外,如果休息期間有甚麼事情一定得跟一波熱潮,或是過去某個作品爆發了公關爭議,仍然必須起身面對。也有不少創作者在高強度的更新壓力下,已經沒有私人的生活。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創作者都是從學生時代做興趣開始,在沒有太多經濟與現實壓力下先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最終才慢慢轉成職業。
這不是一篇勸退文
說了這麼多,看起來好像是在恐嚇大家創作很辛苦不要入坑。但事實上內容創作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YouTube 、搞笑圖文作家等創作者輕鬆的姿態,總是讓人誤以為做這件事很容易,卻不知道背後有多少個 NG 鏡頭、剪接了多久,那些自然的口條也不是人人都能辦到。
寫這篇文的目的只是希望無論公司、團隊或個人,在投入內容創作時不要輕乎背後龐大的成本,即使只是每天發一支五秒的短片,如果要做100次、1,000 次,也需要極高的毅力與時間。先有心理和預算上的準備,再全心投入,總比做了三期後熱情迅速消退要好。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織田紀香談社群經營!第一從內容做起,第二不停的產出
一杯奶昔的故事!避開大數據盲點,從因果關係找出「能賺錢的創新」
商品如何擺脫平庸?打造產品優勢,從「勇於放棄」開始
作者資訊
- 歡迎成為《行銷人》合作夥伴,若有任何文章授權、尋求報導及投稿的需求,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2-02數位轉型鳳梨葉翻轉時尚!優織隆勇奪2025台灣精品獎,領航全球永續新趨勢
- 2024-11-29健康專欄術後還是鼻塞? 小心尾端鼻中隔彎曲或空鼻症惹的禍
- 2024-11-22數位轉型潤之泉推出全新「優蛋白滴積精」 全台首創純黑豆發酵素雞精 引領健康新風潮
- 2024-11-21生活時事免安裝!YouTube 下載網站 iMyFone TopClipper,支援多平台下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