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熱門直播平台比較整理:直播頻道內容類型與網路聲量分析

直播平台分析

|文/Social Lab 社群實驗室|原文出處/當人人都是自媒體,直播平台如何破解用戶基數問題?|首圖/Social Lab 社群實驗室


本期重點:

  1. 直播平台聲量評比:觀察各直播平台聲量累積,了解三大類型直播平台聲量佔比及各平台特色。
  2. 直播平台熱論內容分析:分析自媒體平台與網路直播平台的熱論內容,了解網友對各平台的偏好話題。

受新冠疫情影響,民眾配合在家防疫不出門,讓直播話題再掀熱潮,由於直播不受限於空間場域,正好符合防疫減少接觸的要點,且因應疫情,越來越多商家、藝人投身於直播的行列,利用網路直播的方式與觀眾互動,在線上建立彼此間連結,填補了大眾的居家娛樂生活。

本次《 Social Lab 社群實驗室》追蹤各類型直播平台網路聲量,並進一步深入自媒體直播及網路直播平台,剖析熱門頻道內容類型,提供最真實的聲音供業者做為參考。

自媒體直播優勢崛起,電商、網路直播跨平台整合吸流量

直播平台類型與聲量
直播平台類型聲量圓餅圖與十大直播平台聲量堆疊長條圖。/ 圖:作者提供

首先我們將直播分為「自媒體」、「電商」、「網路平台」等三大類直播類型,以及十大主要的直播平台。

從觀察上方直播聲量圓餅圖,可發現「自媒體直播」涵蓋七成以上的討論聲量,而自媒體平台如: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等,因平台本身已具備龐大的用戶人數,因此自媒體的直播影片便得以獲得更有效的傳播擴散,其中並以 Facebook 為主要的聲量集散地。進一步分析 Facebook 擴散的傳播特性,發現因 Facebook 的直播互動性高,又能完整呈現商品特性,因此一般商家多會開啟 Facebook 直播介紹自家商品,且 Facebook 會針對用戶追蹤的粉絲專頁類別,或對相似受眾進行推播,更有利於資訊的傳遞。

面對自媒體用戶人數多、社群擴散效果佳等優勢,電商與網路直播平台,則以跨平台經營、導流等方式,來增強網友的使用意願,其中電商與網路直播平台又各自以 momo 購物網、 17LIVE 的聲量較多,兩者則是透過留言抽獎等活動策略,吸引網路社群共襄盛舉,也成功獲得不錯的關注迴響。

自媒體「意見評論」直播最受歡迎,網路直播平台吸引新用戶為重點

主流直播平台內容
自媒體直播三大平台、主流直播平台/直播 App 四大平台之頻道內容類型。/ 圖:作者提供

接著,因電商直播多以販售商品為主,因此在本段,我們主要聚焦於「自媒體直播」與「網路直播平台」,並分析兩平台間的影片直播類型。

首先,觀察自媒體直播的影片討論內容,可發現「意見評論」在各平台的討論度皆居冠,顯示媒體、新聞、電視節目類型的直播在自媒體上的表現佳,能帶起大眾對議題的討論度,而 Facebook 除了意見評論的頻道類型外,名人「生活分享」,以及「美妝時尚」的 Facebook 抽獎直播,都能獲得較高的社群迴響。

另外, YouTube 因爲大眾熟悉的影音平台之一,其用戶對影音類型的直播接受度高,遊戲實況主可常藉由直播、上傳遊戲片段,吸引粉絲關注。最後, Instagram 的直播介面除了可邀請觀眾共同直播,也有如「快問快答」等互動形式,適合直播主與粉絲雙向交流,因此不少藝人歌手選擇 Instagram 進行「表演創作」。

而網路直播平台本身即是以直播為主的平台,因此在平台的介面設計上,可說是最有利於直播主與觀眾互動交流的平台,但相較於自媒體擁有的龐大用戶人數,網路直播平台面臨的是「該如何讓新觀眾加入新平台」等課題。

有鑑於此,網路直播平台可藉由了解不同平台的潛在客群喜好,利用網路社群口耳相傳的力量抓準目標客群,如 17LIVE 因開播的內容多元且主題豐富,並藉由人氣直播主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與粉絲互動,成功增加了粉絲的黏著度;而如 Twitch 則是以遊戲實況為主力,在「 3C 遊戲」類型頻道討論大幅高於其他類型的頻道,顯示在遊戲實況主在 Twitch 開台可符合受眾的喜好,不過相對地影片的同質性較高,其他類型的直播較難在 Twitch 吸引群眾。

綜合以上,可歸納出直播平台以「自媒體」平台討論度最高,其中又以新聞媒體、政治節目等「意見評論」類型頻道,最能帶動大眾對於議題的討論。面對自媒體平台夾帶其用戶數龐大的優勢,網路直播平台可透過與自媒體平台的跨平台整合,吸引更多觀眾,將更有利於直播主與粉絲互動。

學習更多行銷人文章
品牌要如何直接面向消費者?2021年用DTC策略打造新零售電商品牌
【2021年網路直播】為什麽需要網路直播?熱門直播平台有哪些?


|本文由Social Lab 社群實驗室授權提供,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未經原作者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資訊

《行銷人》合作夥伴
《行銷人》合作夥伴
歡迎成為《行銷人》合作夥伴,若有任何文章授權、尋求報導及投稿的需求,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