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冒牌生
最近中國社群平台出了一件大事,一篇業配文要價 50 ~ 80 萬人民幣(約台幣 368 萬)的自媒體大咖 ── 咪蒙,被全中國的社群平台封殺了。
咪蒙的創始人是 1976 年出生的馬凌,從個人帳號發展成網路行銷企業,市值被評估數億。她自 2015 年開始在微信公眾號發表了 200 多篇文章,因擅長寫「毒雞湯」,內容以男女關係、婚姻、職場為主,常用性、暴力、髒話等作為標題,文章履歷戳中人性痛點。
一篇被批「造假」的文章,讓咪蒙瞬間歸零
但在 2019 年 1 月 29 日,她旗下的團隊「才華有限青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引發廣大爭議。這篇文章名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咪蒙團隊曾說明,因為此事件是真實的,為了保護當事人,他們使用的是虛構的名字。雖然如此,仍被許多網友找到蛛絲馬跡,批評他們為了博眼球不擇手段的造假。
人民日報亦罕見的發表聲明,批評她「販賣焦慮」,稱「自媒體不能搞成精神傳銷」。兩天後,咪蒙發出道歉信,並且自行宣布微信公眾號停止更新兩個月,永久關閉微博。本以為能替自己止血,沒想到卻在 2 月 23 日,自行註銷微信帳號,並刪除「今日頭條」、「鳳凰網」等帳號,千萬粉絲瞬間歸零。
面對蓬勃發展、內容日益多樣又龐雜的自媒體,中國官方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管理,從微博、微信、直播等網路言論管理日趨嚴格,內容整改、封鎖帳號也毫不留情。例如,上海知名的新聞網站,大量刊登海外媒體時政文章,被上海網信辦以違反《網絡安全法》為由約談,要求其整改並勒令關閉一個月。
台灣的網路謠言事件
其實,台灣也曾出現網路謠言。2013 年「廣大興事件」,屏東的漁船船長被菲律賓海巡署的公務船以機槍射殺之後引發軒然大波。
有三人涉嫌在臉書上謊稱台灣的便當店歧視菲律賓人,經過網友轉載,台灣與菲律賓新聞媒體大肆報導,讓警方介入偵辦,最後三名網友坦承此事是偽造的,向社會大眾道歉,並移送法辦。經由地方法院審理後,任職報社的記者依照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鍰 6 千元外,並未判罰。
相較於咪蒙的處理,中國沒有判刑也沒有罰鍰,但卻讓擁有千萬粉絲的咪蒙自動申請退出,這才是讓自媒體經營者最惶恐的地方。
這不只是中國自媒體遇到的狀況,看似百花齊放的中國媒體產業背後,也必須依照廣電總局發佈的公文去調整。例如,由湖南衛視製播的親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兒》從第一季就收視率破表,但一連播了三季後,廣電總局為了抑制明星子女參與綜藝節目,進而從第四季開始轉向網路播出。
但《爸爸去哪兒》第四季、第五季播出後,到 2018 年廣電總局再度強調整治明星天價片酬、炫富的問題,「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嚴格控制明星子女參與綜藝節目」等,讓錄製完成的《爸爸去哪兒 6》播出日遙遙無期。
社群平台越大,內容也會越參差不齊,需要調整和控管的地方也就越多,但應該是以善意為前提。
外國的社群平台怎麼做?
國外的兩大網路巨擎 Facebook 和 Google 也分別對擴散惡意內容、自殘行為,公佈了相關的「社群守則」、列明條例,讓旗下的意見領袖遵守遊戲規則。例如,YouTube 影片經過審查後若發現違規就會發出警告,違規三次有可能直接被刪除頻道。
Instagram 也針對自殘、厭食、暴食傾向等內容提供民眾檢舉管道,遭到檢舉者在使用 Instagram 時會跳出關懷選項,Instagram 也會提供被檢舉者多種輔導管道,提醒該用戶再多想想自己,幫助他們走出難關。
社群平台的守則和規範不可能一蹴而成,相關單位必須反覆修正和調整,但對於自媒體的經營者來說,內容的把關還是需要實際的條文規範,不然在尺度上的拿捏只能揣測上意。訂出一個明確的標準才能有效的調整,避免重演咪蒙帳號被封鎖、一切努力瞬間歸零的結果。
首圖來源:WHAT’S ON WEIBO
延伸閱讀:
別管維尼符咒了,「故事行銷」才是《還願》的強大之處!
Netflix 如何打趴百視達,當上數位影視霸主?
做內容,還有搞頭嗎?揭露「新媒體的流量實驗」-專訪《鍵盤大檸檬》操盤人張力天
作者資訊
- 青年作家、企業講師、社群經營達人,系列粉絲團破150萬按讚數,曾獲《數位時代》個人粉絲團冠軍。更多討論請看臉書社團《冒牌生的社群診療室》https://goo.gl/uaE6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