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記者林墨卿/綜合報導
大多數塑膠垃圾仍然被掩埋處理,塑膠袋本身需要200到1,000年才能自然分解。這些累積的塑膠垃圾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和威脅。不過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消化塑膠的常見細菌,可能會完全改變全球塑膠的生產、回收和處理方式。
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8億噸塑膠,其中高達一半是無法回收的一次性塑膠。即使其餘部分可以回收,目前的回收率也不到5%,其餘被送入垃圾掩埋場處理。
研究人員在美國西北大學發現,名為睪丸酮叢毛單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的細菌,常見於土壤和污水污泥中,具有分解塑膠的能力。此外,這種細菌可以分解洗衣粉、塑膠和植物中的化合物,目的是獲取這些物質的碳元素。
這種細菌提供了一種未被開發且自然存在的生化反應資源,有助於處理不斷積累的地球廢棄物,對建立循環經濟至關重要。
由於回收設施的限制、塑膠與其他材料的結合以及塑膠容器中殘留的食物垃圾等因素,並非所有塑膠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在生化領域,改造細菌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過程。然而,睪丸酮叢毛單胞菌的獨特之處在於不需改造即能自然分解塑膠。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細菌能將被分解的塑膠轉化成不同的副產品,因為被這種細菌消化的塑膠可以轉變成不同的聚合物。換句話說,這種功能讓我們能夠建立全新的塑膠生產平台,不再單純依賴石油化學物質,而是能直接從大量廢棄物中轉換成塑膠,實現雙重環保效益。
更多《獨家報導》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1-23新聞合作金門傳統建築活化利用與營運管理研習及交流參訪 11/25前報名額滿截止
- 2024-11-23新聞合作金門金寧觀光鄉村市集魔法學園 童趣假日閃亮登場
- 2024-11-23新聞合作年輕世代激發客家音樂新生命力「野SONG野HAKKA」創作專輯即將數位上架
- 2024-11-23新聞合作打造智慧交通!澎湖縣電子紙智慧站牌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