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記者林子平/綜合報導
你念對了嗎?「滄海一粟」琅琅上口,比喻事物渺小而微不足道,出自蘇軾的《赤壁賦》。有眼尖網友發現故宮最近展出蘇軾親筆手書的《前赤壁賦》,原文寫的是「渺浮海之一粟」,根本不是「滄海一粟」,疑似後人筆誤以訛傳訛,誤傳千年。
《赤壁賦》有前、後2篇,當時蘇軾是黃州團練副使,先後2次遊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赤壁賦,其中《前赤壁賦》是現存於台北故宮唯一的親筆手書。
故宮展出蘇軾《前赤壁賦》,原文可見「寄蜉蝣於天地,渺浮海之一粟」,並非是滄海一粟。中國大陸學者姜舜源2013年曾推測,可能是「滄」和「浮」字形相近,才會誤植。
從語意來看,「滄海一粟」指的是大海中的一粒米粟,「浮海一粟」則是浮在海面的一粒米粟,顯然後者更具意境,也更加合理,目前通行最多的版本是「滄海一粟」。
不過,這個流傳千年的錯誤,也留在了教育部的國語辭典裡。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2-08新聞合作畢業半世紀重返母校 高市信義國小校友共襄盛舉
- 2025-02-08新聞合作用行動闢謠!微光社福攜斗六福德宮為民眾補財庫 助身障家庭生計
- 2025-02-08新聞合作年末大掃除不用愁!網推「這兩樣」法寶 50萬網友都喊讚
- 2025-02-08新聞合作加班懶下廚! OL激推「這樣」烹調神物可秒上桌引網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