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張鈞凱/評論
中國大陸先是宣布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緊接著於12月20日拿ECFA早收清單中的12項石化產品做為祭旗,將於明年元旦起中止關稅減讓。很明顯的,大陸祭出比例不對稱的「貿易報復」,是要對台灣提出警告,敦促兩岸關係應該回倒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談判桌上來。
北京出手至今,除了石化業者憂心忡忡之外,台灣社會普遍「無感」,抱持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相對於此,兩岸自2010年簽署ECFA以來,大陸單方面「惠台讓利」,據台灣海關統計估算,累積減免關稅金額將近99億美元,台灣獲益約為大陸的9倍之多。然而,此項「惠台紅利」,台灣普羅大眾多半亦為「無感」。
從客觀角度來看,就算民進黨政府宣稱乃「中國依賴台灣」,但其執政近八年,仍不願切斷ECFA這個「糖衣毒藥」,而且2022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還高達1565億美元,說明了大陸對台「讓利」,台灣確實是得益的一方。此外,據筆者對產業界人士的訪問,絕大多數都認為倘若台灣失去ECFA,長期來說勢必重創台灣經濟發展。
問題在於,牽動台灣經濟的ECFA存續與否,為何台灣社會卻對此「不痛不癢」?就像大陸海關總署自2022年8月宣布暫停台灣柑橘進口,至今超過一年,日前有媒體同業想了解該禁令對第一線農民帶來多少衝擊,可是到苗栗、台中產地走訪一圈,採訪到的農民都說「沒影響」、「不清楚」,關鍵原因在於他們採收到的水果都交給中盤商處理,因此處於產銷鏈最底層的農民,反而難以感知到兩岸關係冷暖之差。
台灣社會之所以感受不到大陸的糖果與鞭子,追根究柢問題出在台灣的資本主義體質,再分配的機制失能又失靈。尤其是新自由主義帶來的弊病,資本所得過度,但勞動所得不足,從而造成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這也是為什麼民進黨政府不斷聲稱台灣經濟成長屢創新高,可是一般百姓只能發出「對不起,是我拉低平均」的諷刺與感嘆。
因此,大陸「惠台讓利」,好處都讓資本家賺走了;而大陸「貿易報復」,工商團體便隨之急跳腳,呼籲執政黨應該儘速與大陸談判溝通。真正「有感」的只存在於「兩岸買辦」,國民黨執政的時候被貼上「買辦」的貼籤,並非毫無道理,然而只要台灣資本主義分配機制未得到改善,不管再如何政黨輪替,「兩岸買辦」只不過是換人來做,基層社會根本無法雨露均霑。
政治人物們做為既得利益結構的成員,自然不會忤逆如此遊戲規則,只會老生常談「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分散風險」云云。他們沒說出來的是,就算台灣真的能開拓到其他地區市場,「買辦」依舊是經濟紅利的最大贏家;更何況以兩岸產業關係緊密程度而言,台灣這顆雞蛋還真的脫離不了大陸這個籃子。
著有《21世紀資本論》的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之所以受到學界甚至政界矚目,原因便是他專研經濟不平等問題,從而提出了參與式社會主義的分配機制改革方案。如何將分配機制更為趨向於民主平等,已成為了西方政經學界的重點研究之一。換言之,不應該只有「政治民主」,「經濟民主」更應該是未來人類社會的共識與目標。
中國大陸同樣有著屬於自身脈絡的改革方案。改革開放走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第一步,但帶來了財富差距與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從而歷屆政府提出了扶貧、脫貧政策,從「全面小康」邁向「共同富裕」,並強調「高質量發展」,亦即重視分配公平性。台灣不解「共同富裕」背後的意義,往往不自覺站在資本中心主義,將其誤解為「追殺資本家」。
回過頭來看台灣,對大陸經貿「讓利」與「制裁」均「無感」,恰恰暴露了台灣資本主義體制的分配機制出了問題,而政府在資本主導的結構之中起不了作用,甚至無法承擔起代表人民利益的責任與角色。兩岸關係又是台灣的生命線,卻在政黨利益的綁架下,走上了一條「經濟靠陸」、「政治抗中」的相悖之路,正是台灣治理危機之所在。
資本主導的分配機制陳舊落後又不公,政治精力則被美國的「脫鉤」思路牽著鼻子走,資源全部用在了兩岸對抗,當然無法改變台灣畸形的社會矛盾,而且只會不斷尖銳化。中國大陸的ECFA示警,不只表示兩岸關係亮起了紅燈,也映照出台灣政經體制早已危機四伏。
(作者為《香港01》駐台灣首席記者,廣州暨南大學講座教授)
更多《獨家報導》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1-12新聞合作九如寶帥宮攜手里港警分局寒冬送暖
- 2025-01-12新聞合作畢業半世紀重返母校 高市信義國小校友共襄盛舉
- 2025-01-12新聞合作用行動闢謠!微光社福攜斗六福德宮為民眾補財庫 助身障家庭生計
- 2025-01-12新聞合作無故跟正宮變成好閨蜜?徵信業者揭秘:小三私下幫人夫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