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崑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
BBC中文網不久前刊登一篇報導指出,台灣薪資停滯20年,歷屆政府都承諾解決,但一直沒有改善。有調查顯示低薪困境是年輕選民最重視的議題之一,將對候選人構成選舉壓力,長遠更可能會損害台灣青年對「民主政治」的信心。
這方面由台灣的媒體NOWnews(今日新聞)先前所發佈的《2023青年政策白皮書》,他們委託民調公司對全台20到39歲民眾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27.6%受訪者認為「青年低薪」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較「兩岸主權」更重要。這也是為何以往年輕選民或首投族,幾乎一面倒支持民進黨,但今年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反而較受歡迎,重要原因就是民進黨執政8年,年輕選民面臨越來越嚴重的高房價、低薪資、工作機會少的問題。
「太陽花學運」影響青年投票取向
其實,這種情況早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就已經產生。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發生,當時是台灣青年針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遭強行通過審查表達不滿,他們認定協議強化政治影響力與損害經濟發展性。這樣先入為主的政治意識,顯然是針對台灣產業若開放大陸勞工就業,可能更影響台灣青年的工作權,以及薪資的成長。在那一段時期,民進黨為了反對服貿協議,不斷地宣傳兩岸若自由流通,台灣將出現「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的現象。
於是,台灣青年的低薪議題,就被轉向跟兩岸議題捆綁住,甚至轉化成一種「反中」的政治意識形態,這就導致在「太陽花學運」之後,民進黨於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大勝,緊接著在2016、2020兩度贏得執政權。
但是,完全「執政」的民進黨並沒有解決青年低薪的問題,這也是民進黨會在2018、2022的九合一選舉遭到國民黨翻轉的緣故,這就讓民進黨只能更加依賴「抗中牌」來綁住青年選票。
民進黨打出的「抗中牌」之所以有效,主要是青年族群對於兩岸政治定位被長期混淆,他們在「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之間產生分歧,對於台灣的「國號」與「地名」陷入迷思,加上民進黨執政操作的「抗中保台」策略,導致青年被「台派化」或形成新生的「天然獨」。尤其是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立起來,兩岸自此從「共生關係」淪為「敵對關係」,也影響了青年投票意向,從此青年就更偏好「抗中」的民進黨,對「親中」的國民黨惡感大增。
若再以蔡英文登上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特輯封面為例,她從販售「抗中保台」的「芒果干」(亡國感),進化到上架國際支持的「舶來品」(優越感),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前喊出「給全世界正確訊息」,世界才能更支持台灣,這是希望凸顯一種永續執政的「台派民主」,透過出口轉內銷的政治操控,弱化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脈絡。 於是,台灣青年被迫置入「親中」等同「賣台」的政治聯想,這也是民進黨販賣「芒果干」與「舶來品」的優越意識形態成功之處。
另一方面,民進黨渲染中國大陸對台軍事威脅,以此拉高兩岸緊張態勢,透過政治手段限制彼此交流互動 ,讓國民黨堅持的「九二共識」無法作為兩岸和平的定海神針,加上境外勢力基於對中角力,企圖嫁接台獨意識,把台灣青年前往大陸求學、求職開始全面負面化、妖魔化。台灣青年族群對國民黨「親中」的政黨認同度更加遞減。
民進黨「抗中牌」出現彈性疲乏
但是,在青年低薪無解,民進黨貪腐嚴重之下,「抗中牌」終究會疲乏。尤其是兩岸的對立越來越嚴重,不只英國《經濟學人》認為台海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方面也擔心兩岸對立可能發生擦槍走火的狀況,於是2023年以來,一直給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壓力,讓賴清德不得不從「抗中保台」轉向「和平保台」。
只是,不管「抗中保台」或「和平保台」,在低薪環境無解之下,青年族群對兩岸議題出現逆反心態,這主要呈現在對於「大陸圍台軍演」無感的虛無現象。於是,青年族群開始反叛民進黨的「抗中牌」,也不願接納國民黨的「親中牌」,只好傾向中間選項的白色柯文哲。柯文哲沒有明說要接受九二共識,但可以接受兩岸一家親,柯遊走在兩岸戰爭與和平的邊緣,這就符合「天然獨」的意識心理背景,是柯文哲能受到青年族群青睞之因。
今年,在民進黨的選戰策略,是把「中國介選」定位成大陸對台「認知作戰」,也想以此影響青年投票意向,青年一般對民進黨的好感度還是大於國民黨。而受到「芒果干」到「舶來品」的台灣優越的意識形態薰染之後,國民黨「親中」的負面政黨形象,已經遭到全面負面化,難以對青年選票起作用。尤其是受到「民粹主義」的反智號召催化下,台灣青年在脫離是非、背離情理的「理盲濫情」下,青年族群排斥國民黨,早已變成一種族群間的政治正確。
「天然獨」走向「天然合」
台灣兩岸政策隨著2024選舉的逐漸底定,可能改變了既有的歷史政治光譜,由於「戰爭全球化」的趨勢來臨,隨著2022年「俄烏戰爭」到2023年「以哈戰爭」相繼爆發,台海也被列入「全球戰爭」的高風險名單之中。為了降低戰爭風險,選後不管哪個政黨贏得政權,兩岸攜手推動雙邊關係和平發展將成為最大公約數。
至於,民進黨操作下的青年族群背後的各項政治因素,也將逐步遭到檢視進而解構,在未來的兩岸融合發展下,「天然獨」最後也將走向「天然合」的歷史進程,最終將會改變台灣的命運。(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本文刊登於《鳳凰大參考》,授權《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獨家報導》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獨家報導集團立場※
更多《獨家報導》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1-27新聞合作誰說高風險才有高報酬?鄉民讚00950B「收益媲美BBB級的純A債」
- 2024-11-27新聞合作投資一定要冒險?00950B「低風險.高報酬」 股民讚:配息那麼高啊
- 2024-11-27新聞合作台積電高雄2奈米廠提前進機 南部半導體產業聚落逐漸成形
- 2024-11-27新聞合作助弱勢學子圓夢 張麗善感謝扶輪社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