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張鈞凱/評論
大陸知名零食「魔芋爽」在台灣熱銷已久,近日忽然成為新聞焦點,稱其鈉含量過高,對兒童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其實這個話題有點類似先前的「蘿蔔刀」爭議,真正關鍵在於師長的正確引導或控管,之所以被鎂光燈盯上,多少還是台灣社會潛在的「中國恐懼症」作祟。
「魔芋爽」稱得上是兒童版的「黃飛紅花生」,在台灣社會一片「中國黑心食品」的罵聲中突圍,不只有通告藝人在instagram限時動態推薦,在中小學生群體中更是早就蔚為流行,連家長吃過之後都一起愛上,紛紛在淘寶團購。嗅覺靈敏的商人聞到商機,後來才引進台灣上架於各大賣場、便利商店,全台夜市也能看到擺攤販售。其在「反中」喊得震天價響的台灣,如何抓住台灣人的胃,由此可見一斑。
有趣的是,就在「魔芋爽」成分疑慮受到討論之際,無論打開instagram、抖音或小紅書,都能看到有人興奮得發文:台灣終於有賣「梅花糕」了!「梅花糕」是什麼「碗糕」?它是一種源於大陸江浙一帶的風味特色小吃,基底乃糯米糕,表面灑上滿滿的紅棗、小湯圓,創新吃法則是加上果醬、玉米、花生、桂花等點綴,有的店家還會加上鮮肉和雞蛋,甜點頓時成了鹹食。
近日士林夜市出現了「梅花糕」的身影,朝聖人潮大排長龍,吃上一份可不簡單。但吃過的都直呼喜歡,口碑從而在台灣網路輿論場流傳開來。
事實上,大陸的零食、小吃「逆襲」台灣,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兩岸關係實力翻轉之後的縮影,也是大陸崛起後軟實力輻射的自然現象。讀者諸君或許還有印象,今年農曆春節前夕,綠營側翼先大張旗鼓批評螺螄粉「統戰入侵」台灣,接著民進黨政府便鐵腕要求下架。
然而,就算螺螄粉被查禁,夜市裡卻又興起了起源於河南地區的「熱奶寶」,在溫熱的血糯米抹上奶油頂,再配上美觀增加口感的小料,被稱作「冬天冰淇淋」。「綠到出汁」的南部夜市,布條上掛上「河南美食」、「抖音熱銷」,銷量還是賣到嚇嚇叫。
更別說排隊排到天荒地老的「海底撈」、「酸菜魚」,還有外賣平台上都能點得到的「黃燜雞米飯」,以及四處可見的「肉夾饃」、「煎餅果子」。這些都是來自於大陸的美食,無不在台灣本就激烈的美食戰場上成為一方之霸。
筆者頗愛看大陸up主的「探店」系列,曾經看過他們介紹一種街頭小吃,店家準備一大鍋牛肉湯,內有滿滿的牛肉塊與滷蛋,饕客可在攤上自選方便麵(泡麵)或自備,掀蓋後淋上香氣逼人的牛肉湯,叉上塑膠叉子靜待三五分鐘,即可在路邊大快朵頤。
沒想到如此新奇吃法,近日也流行到了台灣,而且現蹤之地竟然還是以溫體牛肉湯聞名的府城台南。一碗要價新台幣150元,不排隊還吃不到!
過去台灣美食名聞遐邇,不少大陸觀光客來台灣,就是要品嘗道地的台灣佳餚。台灣也曾經是創新小吃的發源地,例如珍珠奶茶可是風靡大陸,又走紅日本。不過民進黨執行「抗中」路線近八年,「抗」到最後的結果,反而是大陸的零食小吃成為台灣「地攤經濟」的靈感泉源,不只拯救了靠擺攤為生的小販,還滿足了無數台灣年輕人求新求變的味蕾。
將大陸小吃引進台灣的「鼻祖」,有些是兩岸婚姻的大陸配偶,有些則是曾在大陸求學就業的台灣人,在當地學習做法之後再帶回台灣。在大陸官方「融合發展」的大政方針推出之前,兩岸民間早就隨著人民生活往來,再加上飲食口味接近,在小吃美食上「融合發展」了。
此一時彼一時,台灣若干年前曾經避之唯恐不及的大陸食品,今天已成為台灣小年輕們心目中的跟風聖品。台灣若干年前是華人娛樂產業重鎮,今天台灣新興世代則唱大陸歌、追大陸星。民進黨政府不要台灣人做中國人,力行「去中國化」課綱與教科書,但他們沒料到的是,一套名為《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的漫畫中國史,竟在小學生群體之間盛行,每出新一集就能衝上暢銷排行榜,作者肥志可是出身於廣東汕頭的大陸漫畫家。
這些文化現象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放進兩岸分合的歷史長河來看,體現的是文化政治等級的大事。「中國人」還是「台灣人」的民調固然可以說明當下民眾的認知,但解釋不了過去歷史的複雜性與未來走向的可能性。「和統」、「武統」之外,已經有人看到了抖音推波助瀾下的「舞統」。「梅花糕」等大陸小吃零食或許也是文化上自然而然的「先行先試」,「胃統」、「食統」難道不是現在進行式?
(作者為《香港01》駐台灣首席記者,廣州暨南大學講座教授)
更多《獨家報導》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2-27新聞合作Purple Light Up點亮紫燈!台肥攜手波士頓科技為身心障礙者驕傲發聲
- 2024-12-27新聞合作台中七期法式烘焙結合歐台風味麵包 成花毯節旅遊新亮點
- 2024-12-27新聞合作2024美麗島桌遊節 盛大登場
- 2024-12-27新聞合作2024電商嘉年華 首屆友善電商打造永續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