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盛增/苗栗報導)歐盟氣候監測機構指出全球六月溫度創新高,台灣許多縣市也是持續發布高溫特報,不少人出現頭昏身體沒力等情況而就醫,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洪皓脩醫師提醒,夏天天氣悶熱,不僅在戶外久曬容易中暑,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溫度低、空氣不流通,也常出現愈坐愈累、煩悶困倦的「冷氣病」。
不過究竟是中暑還是冷氣病?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洪皓脩醫師表示,在戶外工作奔波,因為持續流汗、水分補充不足,在身體散熱不及的情況下很容易中暑,出現頭昏頭痛、體溫高、口渴、倦怠疲勞等中暑症狀。當務之急是趕緊到陰涼處休息降溫,補充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待穩定後可以運用中醫刮痧,在上背部順著脊椎兩旁的膀胱經輕刮至皮膚微紅,或服用清熱生津的中藥來消散體內餘熱。
夏天外出時也建議備好帽子、陽傘等防曬物品,務必多喝水且定時到陰涼處休息,會出現冷氣病,是因為久待冷氣房,身體自發排汗散熱的功能因為毛孔收縮而減弱,低溫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也容易引發肩頸緊繃痠痛等不適。
為達到室內快速降溫,多半會將門窗緊閉,而久處於密閉通風不良的環境,是引發頭暈、胸悶、過敏反應等「冷氣病」症狀的重要原因。要避免出現冷氣病,勿將冷氣溫度調得太低,可以搭配空氣清淨機、循環扇來改善室內空氣流通及品質,隨身攜帶薄外套,則能幫助在進出冷氣房時適應溫差。出現冷氣病症狀時可藉助中藥治療來舒緩,補充足夠水分也很重要。
洪皓脩進一步說明,在炎熱天氣大口喝冷飲,或狂吃冰品瓜果來消暑,容易增加腸胃負擔,造成水分、營養的代謝障礙而產生「濕氣」。
初期可能僅見脹氣、腹瀉、排便黏膩等腸胃症狀,但隨著濕氣久留滯於經絡關節、下半身,則容易出現身體沉重困倦、水腫、白帶分泌物增多、皮膚濕疹等多種症狀。要擺脫夏天濕氣重的困擾,建議對於冰涼甜飲應淺嚐即止,並透過規律的運動習慣增加排汗與代謝,也是減少濕氣的好方法!對於不同部位的濕氣,中醫師能開立相應的處方。
若平時對飲食敏感、容易腹瀉,屬於中醫的「脾虛」表現,可服用健脾益氣的處方來強健腸胃。另外,三伏天對應一年當中天氣最熱、陽氣最旺的日子,此時皮膚毛孔開張、人體氣血趨於體表,對於氣喘、過敏性鼻炎、反覆感冒的患者,是進行「三伏貼」灸療的好時機。(圖/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1-04新聞合作嘉義分署11/11拍賣會登場 稀有物件職棒職籃絕版明星球員卡半價法拍
- 2024-11-04新聞合作竹市「觀光巴士-舊城巡禮線」加碼解謎探險活動 邀您一同穿越舊城解謎
- 2024-11-04新聞合作率全國之先!竹市首創電動公車公共充電樁建置完成
- 2024-11-04新聞合作西螺警分局辦理義勇警察常年訓練 提升協勤運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