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奧立弗開箱數位吧授權《行銷人》編輯、刊登,原文網址。
小編們都非常在意品牌帳號排名(Ranking),越高的排名意味著貼文能見度越高,代表貼文被看到的機會就越大,換言之,只要有上貼文,就是免費的曝光。因此,有效地找到好方法來提升貼文觸及並維持互動,絕對是社群經營必備的能力。
回想一下,過往很多的時間裡,我們都已經追蹤了太多的帳號。
假設平台不針對演算法做任何改變,會發生ㄧ種情況是:
一天的日常,早上起床邊吃早餐邊滑手機,然後有朋友動態、品牌訊息、廣告贊助不斷跳出,眼花撩亂的同時,竟然有一半以上沒興趣,接著ㄧ整天從早到晚怎麼滑都滑不完,接下來的幾天仍然看到兩天前的資訊,因為社群有太多資訊要狂丟給你,而真正想看的內容被推到很後面去了。
所以,你發現了嗎?!
平台若不調整演算法,讓真正想看到的貼文能優先出現,這勢必會影響閱讀感受及體驗。其實IG的作法,也是為了提供給追蹤者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咦~FB也是這麼說)。
官方說法:透過演算法整理後的貼文內容,90%會是跟用戶有關、而且是他們想看的貼文。
本篇目錄
小編必備技能:跟上演算法
當然,這樣的改變必然造成小編們的困擾。但是~我要認真說,與其「討厭」演算法,不如「擁抱」演算法。關鍵是小編要對演算法的應用亦步亦趨,並且相信演算法能帶來貼文能見度的好處、以及更好的閱讀體驗。
那該如何去「擁抱」演算法呢?我自己有以下6種方式,使用過後成效不錯噢!也分享給你。
第一招:重新檢視IG帳號資訊
網路世代社群媒體帳號已被視為是品牌官網的代表。
請務必要花時間好好地寫品牌IG帳號資訊,將帳號名稱及資訊完整的表達清楚說明白,當用戶檢視時,不僅可在最短的時間了解你這個品牌,對你產生興趣。
演算法也將判定品牌帳號受到用戶關注,將大幅增加帳號排名,進而提升貼文能見度。
舉我自己IG帳號為例,「奧立弗 數位開箱吧」是我的帳號姓名 ,若有英文則建議中英文都寫上去,同時標示專業類別,像我就是數位行銷。
同時在下方的個人簡介資訊欄位,記得要hashtag(標記)產業關鍵字。據悉,這樣的做法也有助於品牌IG帳號在搜尋引擎SEO的排名噢。
另外,仍然要再提醒:IG帳號有分「一般帳號」及「商業帳號」。
發現很多自媒體經營者仍舊使用「一般帳號」在經營IG,建議轉換成「商業帳號」。
商業帳號多了商務功能與 Instagram 洞察報告,可透過洞察報告瞭解每篇貼文的分析數據(如觸及人數、互動次數…等)。
轉換成「商業帳號」方式快速且容易,只會花你一分鐘的時間,這邊不多做說明,請看IG的官方說明。
第二招:逐層操作Hashtag標記
hashtag是Instagram其中一項非常強大的功能,也是IG用戶的共同語言。hashtag用的好,可有效增加互動及提昇貼文能見度。
我們常可以看到比內文還多的hashtag。根據whatagraph研究調查顯示,參與度(互動)最高的貼文通常至少11個hashtags。
目前IG上tag數量上限為30個,實務上並不需要規劃到那樣多,這在操作上會顯得耗費時間。因此適量的hashtag加上有脈絡邏輯的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
怎麼說呢?
如同關鍵字操作一樣,越大(熱門)的關鍵字在搜尋結果頁排名上會越競爭。
所以在一些受歡迎的hashtags上,那些正在成長中、追蹤數較少的品牌帳號,因其貼文按讚及分享數無法跟大品牌IG帳號在同一個層次上競爭,在hashtag的品牌帳號排名上會較為吃虧。
同時,擁有貼文數500,000以上的、及一般及通用的hashtags,在排名及貼文的互動上,對你未必有幫助,很可能會被擠到很後面去。
策略性地避開那些熱門的hashtag是可以的,畢竟你是要跟精準的目標對象溝通而不是跟全世界說話。
(延伸閱讀:【IG實用工具】想不到Hashtag?不會設計?用這些線上工具就對了)
所以,為了提升貼文在hashtag排名的能見度,提供一些策略上的思考。
建議可以透過級距(Think in tiers)的概念來規劃,依據在hashtag下的貼文數量,分為「獨特」、「小量」、「一般」及「大量」由下往上分四個層級,每一個級距依品牌屬性及操作習慣,建議規劃3-6組hashtags不等。
當上一個的級距的hashtags其貼文互動數逐步增加獲得一定的互動,策略性的增加或置換hashtags往下個級距前進,從獨特/小量逐步到一般級距,持續累積互動數,直到有實力挑戰世界級的hashtag。
第三招:引導用戶跟你私訊(Direct Message)互動
粉絲想跟品牌私底下互動,這個動作甚至比按愛心、留言及觀看還要被演算法看重,也會綜合計算進演算法,決定貼文是不是可享有更高的觸及率。因此,建議可用引導的方式讓用戶願意私訊給你。
小撇步:先主動私訊給常跟品牌互動的粉絲
舉例說明:「嘿!有注意到最新的貼文嗎?」、「這個最新優惠,無法不讓你知道」「你知道嗎?我想這個你一定會喜歡」等…..像朋友般的Call to action。因為這些粉絲本身就喜歡這個品牌,很自然也會私訊回覆,如此不僅可以提昇品牌排名、提升貼文觸及,更可以藉此培養鐵粉。
從過往經驗上,判斷目前IG帳號排名的權重:私訊 > 收藏 > 按愛心 > 觀看。
雖然私訊很被演算法看重,我還是要次提醒啦!私訊的最高指導原則還是要「適量推送」,避免大量的私訊造成粉絲的困擾。
第四招: 讓用戶願意回饋留言
社群環境是互相交流的平台,因此讓粉絲願意主動留言永遠是社群平台上唯二不敗的經營方式。所以~勇敢地在貼文中提問吧!盡量與粉絲維持留言互動。以下整理歸納我自己常問的方式:
方式一:粉絲可共同參與的問題
「真心分享不藏私,覺得有用要喊出聲喔!」
「若有遺漏沒講到的,歡迎幫小編補充啊~甘溫~」
方式二:試著請粉絲分享他的想法
「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分享你給我,我會很開心的」
「有什麼其他的秘訣嗎?來!推薦給小編我」
先丟球給用戶,讓用戶不自主的想回答,一來一回互動就有了。
留言目前依然是提升貼文排名的關鍵指標。試想一個情境,用戶習慣快速瀏覽貼文,在往下流覽貼文時,願意停下來並花時間留言,可見貼文是有成功地打動到粉絲的心,他們才會心甘情願留言。
第五招:利用限時動態(Instagram Stories)吸引用戶的眼球
限時動態會出現在Instagram置頂明顯處,對用戶而言享有很高的曝光機會,且觀看限時動態已是普遍的習慣。目前據官方釋出的訊息顯示,限時動態的觀看及留言會一併被計算在演算法裡面。因此,建議可適時製作一些吸睛的限時動態貼文。以下提供四種方式:
1). 好玩、實用的教學性貼文:各種主題的懶人包教學,做成視覺化簡單易懂的圖檔,方便追粉絲收藏。
2). 即時、有時效性的優惠貼文:優惠24小時就消失,給粉絲一點「時間急迫性」,時時注意品牌帳號給的小確幸。
3). 個性化獨特性「二創」貼文:小編可鼓勵粉絲進行品牌活動內容「二創」,並挑選具獨特性的粉絲二創內容在限時動態中曝光,讓粉絲更樂於參與品牌活動。
4). 活用即時的互動功能,內建的提問、票選活動、聊天室等,都是好用的互動工具,也是跟粉絲一來一往最好的方式,一定經常性使用。
透過以上四種限時動態貼文方式,收買粉絲的心,當品牌帳號發了幾次限時動態後,他們一定會關注。
第六招:貼文文字越少、越精簡越好
IG上的原生年輕住戶天生就是視覺系動物,喜歡看有意境及個性化圖片。因此內文要夠精簡扼要,文字適度的留白增加看圖片時的想像力。
一般我們在滑 Instagram 的時候會注意到圖片,被吸引後才會停下來看文字,有時甚至連文字也不看,所以過多的文字反而造成用戶不習慣。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hashtag也是貼文內文的一種,請謹慎下hashtag的文字。最好要跟圖文有關聯性,有時大量的標記使人視覺疲乏,影響閱讀。
這邊建議可利用「文字雲」 關鍵字分析,找出網友會討論的品牌關鍵字詞,作為後續要下hashtag時的參考文字。
還要避免過多的自創獨特hashtag。
實務上,這樣特立獨行的hashtag,並無法貼升貼文能見度,除非有大量媒體幫襯傳播,形成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例如Nike的Just do it或Addidas的#adigirls。若無,請謹慎使用。
擁抱演算法:內容先決,有用、好玩、好看
談了這麼多擁抱演算法的方式,其實就是回到ㄧ個關鍵問題,請先試著思考,用戶想要在IG看到什麼?
不外乎就是貼文是否對他是「有用」、「好玩」、「好看」的內容,也因此身為社群小編或品牌社群經理來說,你的內容是不是符合上述六點,社群平台本身的任務就是設計來分享與交流,大方向若從這六點思考,才有機會提高貼文能見度。
歡迎追蹤「奧立弗開箱數位吧」FB粉絲頁及IG,隨時為你開箱數位及社群新知。開箱數位吧、一起交流吧。
IG▸ @digioliver http://bit.ly/2QjQIk1
首圖來源:Photo by Erik Lucatero on Unsplash
責任編輯:曲潔君 Grace C.
更多行銷人報導
這些IG限時動態技巧你都會嗎?用內建功能就能做出普普風背景!
【IG限時動態技巧】原來限時動態可以放多段影片?行銷人必備的Instagram編輯工具!
作者資訊
- 熱愛網路的數位內容創作者。從事廣告代理多年,擔任業務企劃總監,深諳數位、社群行銷,高度協作品牌與消費者之行銷工程。在自媒體爆發的時代,想藉由「奧立弗開箱數位吧」自媒品牌,隨時為大家開箱數位及社群新知。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0-03-31Instagram5個IG行銷經典案例,看看別人怎麼用IG做品牌行銷
- 2020-03-30Instagram如何提升 IG 流量,提高曝光率?想漲粉就照著這 5 個規則做
- 2020-02-24行銷案例武漢肺炎持續發威,防疫期間的最佳行銷典範
- 2020-02-20InstagramIG Hashtag也有技巧?6 招跟上 IG 經營模式,不怕沒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