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餐麥當勞,看見中國互聯網給世界的震撼教育

從生活中點個麥當勞、叫個快遞,雖然最後拿到手的東西沒變,但光看這些東西進入消費者手中的處理過程和速度,就能看見數位科技的發展究竟到了什麼樣的程度。筆者長期在大陸生活、工作,觀察到中國互聯網明顯的脈動演進,深刻反省台灣科技應用發展的速度,仍有一段需要努力的路……。來看他的第一手中國互聯網觀察。

中國科技應用程度至少進步台灣十年,而且還在迅速加劇。

這岸的日常生活,不只從來不用帶錢包出門,電商的強大物流體系亦遠越於我們的一般認知:曾經有一次,躺在床上入睡前十分鐘的我突然想起家裡的加多寶涼茶沒了,於是我打開了手機端的京東,在十次以內的手指觸屏後完成了購買。隔天還沒睡醒,快遞小哥已帶著昨晚下單的貨在我家門口敲著門喊我起床。

除此之外,任何你生活裡想得到的,沒想到的,痛點,癢點,High點,樂點,在中國全都能夠找到相關應用的互聯網產品。而且多數都已歷經多次迭代,處於應用成熟階段。

其實,中國曾經有段時期任何有關互聯網的功能應用都是大力抄襲著美國的。只是沒想到這兩年抄著抄著,不小心就超車了。

麥當勞點餐,點出中國大數據分析威力

回到今晚夜宵時間的突然有感。雖然在中國McDonald 、KFC早就推出利用wechat公眾號結合wechat本身的LBS功能,即能夠搜尋附近門店並且在wechat上迅速下單,以支付寶/wechat按下指紋付款後,最後免排隊直接至櫃台取餐。但今晚在McDonald看到又多了這台操作靈敏度、體驗非常好的自助螢幕,夜宵門庭若市的時間段,偌大的點餐櫃檯僅一個服務員。突然再度有感:怎麼又再進步了。

最可怕的是,它能夠完整記錄、分析你個人的消費習慣:喜好、時間點、折扣靈敏度,在往後你的生活裡針對你個人對的timing推遞出對的產品價格組合,然後讓你不知不覺的按下購買鍵。(個人認為McDonald如此計畫的終極目標其實與Amazon Go的終極目標類似,並不是如大家所認為、關注的以機器取代人力實現成本刪減、效率提升——這部分只是實現終極目標過程中的附加價值——而是線下實體店面從attention到最終購買過程裡每一環節的完整信息蒐集。)

每次看到支付寶、微信的應用分析文章在台灣討論的如此熱烈興致盎然,甚至還可以為此開設課程,不免心裡有點感慨。在中國的真實生活裡,這些應用普及程度絕非僅在大城市裡可見一斑,關於這些種種應用我曾多次見到六級城市的農民工都可以熟練的操作使用。

*中國城市依照GDP及整體建設發展程度分為Tier1 —Tier6。就跟喝水一樣。

中國互聯網加速度不是來自狼性,而是「策略」

記得當初來中國闖蕩前,我買了些書。都是針對中國互聯網、電商等等看起來十分厲害的相關介紹及論述分析。到了中國一個月後,這些書都被我丟了。因為實際生活遠遠超越文字的表現。最可怕的是,她的學習曲線還在陡峭的上升期,加速度還是大於零的正值。

趁著有感順勢再聊一下AI,人工智慧。

李開復近一年多來的所有言論特別一路看好看漲中國AI發展,甚至直指中國將會引領世界AI市場。個人認為Mark Zuckerberg(Facebook創辦人) 也是同樣看法。臉書今年對於進入中國的積極動作,甚至不惜犧牲部分開放性、多元性的激進策略,估計也是為了下一波中國AI大浪先提前準備好衝浪板,蓄勢待發。

希望,台灣對於中國的觀察和討論別再過分聚焦於狼性。個人覺得那只是浪費口水的媒體操作。說實在,我並不認同中國人就真的比台灣人有什麼狼性,至少,我覺得這一代許多人的成功並不是因為狼性,而是學習渠道的有效利用性。如果真有所謂的狼性,那也是上一代野蠻生長時期特有的成功性格產物,不屬於現在這一代。通過野蠻生長、比拼努力時間來逆襲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

80後、90後的我們的成長,是需要運用策略去規劃的。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更講究的不是經驗,而是思維。

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個提醒:「這時代的我們成功並不與努力成正比,而是與你努力的姿勢與是否在對的平台成正比。

現在中國這一代,我週遭不少念北京大學的朋友從沒像台灣媒體刻意渲染的那種、在樹下啃著書的經歷,反而天天時不時翹課。的確,在台灣很多大學裡頭,中國的交換生,總是在課堂上無數次的舉手發言中積極表現。但其實,以這片段去推斷全貌是不準確的不客觀的。因為你看到的這層資訊表現,是被篩選過。

什麼意思呢?

我們可以想想,交換生、留學生這類的學生身分,其實本身已被篩選過了,他們擁有的標籤屬性已和絕大數學生在學習積極度的表現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我們常常忽略了這樣一個情況,而蒙蔽了正確的全局判斷。

但他們,還是非常強大。

而且我估計,中國這一代與我們這一代的差距,將會比兩岸之間的上一代更加顯著。關鍵不是媒體最愛的高頻熱詞,狼性,而是在於獲取知識的渠道和乾貨比例。

互聯網加乘效應,乾貨灌輸成為發展力道

在中國,因為互聯網加乘效應的關係,你可以透過手機端、PC端作學習的渠道極豐富且多元,不只文字媒體,亦不只影音媒體,近一年來更蓬勃發展出許多具備優質內容的純音頻渠道,亦有文字與音頻多重結合的渠道。

對,又是互聯網發達所帶來的紅利。但如果拿掉互聯網,中國在於學習渠道上仍舊大幅優於我們。關鍵就是乾貨內容的比例。假設我們拿掉不同發展程度的互聯網所帶來的紅利,以同一起跑線去共同觀察兩岸的數位文字媒體所提供的內容,乾貨內容的佔比差距,真的是個峽谷般的大口子。

不僅是我,身邊許多同樣生活在中國有些年的台灣朋友,常常翻牆上臉書時,順勢點入幾篇台灣在商業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幾家週刊標題看來「似乎內容很不錯」的文章,或者滑幾篇朋友間轉得火熱的文章。不談乾不乾貨,常看到不少篇內容簡直是不知所云,甚至是自我觀點打架,又或者是內容與標題談的是兩碼。

中國的閱讀群眾,在於對乾貨內容的認知度、批判度已被養得很足,因此將高度的乾貨渴求意識反饋成壓力給到媒體,媒體再提昇,群眾再被養,已形成一個高速運作的正向閉環。打個具體比喻。如果說知識是一片汪洋,我們的整體乾貨程度是在海面上咬著換氣管浮潛,而中國則是揹著好幾斤的氧氣筒在底部深潛了。

沒想到今天買個麥當勞也能蹦出一堆感觸。似乎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嫌哈。平常的習慣都是把想法、觀點放在記事本裡,偶爾在wechat的朋友圈拋幾段。就不多說了,希望台灣能夠越來越好,政府、媒體的心態真的要加油。

而我,要繼續啃我的雙層吉士堡了。

*補充說明一下,這機器本身只是個觸發我去分享的楔子,讓我進一步去談去聊中國生活上的實際種種。機器,並不是我想探討的本身。其實這個機器在中國一線城市2015年就有了,但僅止於一、二線城市非常長一段時間。而我今天剛好人在三線城市發現他已普及滲透到更深一層了。我覺得特別的不是這個機器,而是這個機器的付款在中國是結合手機的支付系統,這就表示這一塊和中國互聯網的緊密性是非常強的。因此雖然在不同國家的麥當勞有類似甚至是同樣的機器,但在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所導出的應用結果差異是巨大的。

【原文來自Calvin Chi個人臉書,感謝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Calvin,現職在IT產業。同時為上海深度學習組織Shanghai PROFESSIONALab的Founder,因其嚴謹要求將學習有效輸出的設計而受到關注。在中國的足跡踏遍超過100個城市,並且不僅限於一、二級發達城市,而是一到六級城市皆涵蓋。喜好閱讀文字,閱讀風景,閱讀事兒,閱讀人文最後咀嚼消化為生活。「你想要什麼,就跟生命要。」是特別一直保持於心的信念。

主圖來源:visualhunt

延伸閱讀:中國電商94狂!「拇指衣櫥」靠網路銜接消費者與工廠,創新顛覆成衣產業

馬雲預言未來不再談電商,中國正用一帶一路跨境區域市場

 

 

Fgtk  Fgtk2

作者資訊

Wendy H.
Wendy H.
好奇心旺盛傳媒女孩,迎向趨勢追求跨界刺激,正透過文字展開新旅程,努力探索數位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