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記者張奕承/綜合報導
一年12個月裡會出現半圓形的上弦月和下弦月各12到13次,而每次弦月的大小不同,最多可相差達七分之一。今年的最大上弦月出現在1月7日(二),而短短兩週後,同月22日(三)的下弦月竟然就從最大上弦月變成全年最小下弦月,這是巧合嗎?
對此,臺北天文館說明這既非巧合也不神秘,不只2025年的最大、最小弦月在同個月裡連續出現,2024、2026、2027年也都如此,只是發生的月份換成6月及12月而已;其主要原因是月球繞地軌道為長橢圓形,而地球又不在橢圓軌道中央的緣故。若上弦月發生時月球剛好經過近地點附近,距離地球較近,視直徑就會特別大,而半個月後逢下弦月時,則因為正通過軌道另一側的遠地點附近,反而就會特別小;反過來說,如果上弦月時剛好在遠地點,那麼半個月後的下弦月就會在近地點而特別大,例如今年8月1日和16日就是最小上弦月對應最大下弦月。神奇的是,在太陽系天然衛星中排名第五大,直徑3,875公里的月球,其軌道離心率,也就是橢圓的程度,居然在前20大衛星中居冠,而直徑200公里以上的衛星中也沒有其他衛星的軌道像月球這般不圓。離心率高達0.055的特殊軌道,使月球離地球最近為35萬6千公里左右,最遠可達約40萬7千公里,相差高達百分之十四!
更多《獨家報導》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3-05新聞合作《為國存史:國史館在臺灣訪談錄》讀後感
- 2025-03-04新聞合作建構企業總部城堡
- 2025-03-03新聞合作李若冰專欄/潑髒柯文哲,鏡檢機關算盡太聰明?
- 2025-03-03新聞合作台中新光三越氣爆 4死26傷 還有人中了屎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