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陳品縈/綜合報導
「赤峰人文沙龍」論壇每月開講 從飲食到多元文化 探索台灣的無限可能
自2024年9月起,中國文化大學與亞洲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攜手,邀請中國哲學會、學界及各界人士,在台北赤峰文創聚落的蒔現茶館,聯合舉辦「赤峰人文沙龍」論壇。這場每月一度在赤峰街舉辦的論壇,旨在為當地文化注入新活力,透過多元主題的討論,探索巷弄與城市文化的新可能。10月12日的沙龍則以「台灣飲食文化」為主題,深入剖析從牛肉文化到飲食習慣的多樣面貌,彰顯台灣這片土地上蘊藏的豐富飲食故事。
台灣牛肉文化:從禁忌到美食象徵
台灣牛肉文化的形成過程,折射出這個島嶼多元文化交融的歷史。早在荷蘭時期,牛隻主要作為農耕工具,食用牛肉一度被視為禁忌。然而,隨著時代演變,特別是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牛鍋」象徵文明開化,逐漸掀起了牛肉消費的熱潮。這場變革不僅改變了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也為壽喜燒等牛肉料理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今天,牛肉已是台灣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台南牛肉湯到高價A5和牛,牛肉文化吸引了大批美食愛好者。社交媒體上討論熱烈,一碗120元的台南牛肉湯和300元的日本和牛之間的比較,更激起了台灣民眾對牛肉從生產到餐桌的濃厚興趣。牛肉不再僅僅是食材,而是台灣飲食文化進化的重要標誌。
多元文化交織:飲食選擇的擴展與傳統信仰的碰撞
台灣的飲食文化,不僅是口味的豐富,更是多元文化與信仰的交織。歷史上,台灣人對牛肉的態度深受宗教與傳統文化影響。清代時期的禁牛石碑,彰顯了當時社會對牛隻的敬畏及命理信仰的延續。而在日本統治時期,進口的「和牛」成為某些階層的奢侈享受,反映出飲食文化與社會階級的錯綜變化。
現代台灣,隨著健康意識抬頭,飲食選擇更加多樣化,牛肉已然成為日常餐桌上的常見食材。從傳統的蚵仔煎、滷肉飯,到現代的牛肉麵,台灣人的飲食版圖不斷擴展,展現了在傳統與現代交融下的文化變遷。
吃或不吃? 牛肉飲食文化的多元思維活動海報。圖/中國文化大學提供
在此次「赤峰人文沙龍」論壇中,文大學者專家、亞藝文創協會、中國哲學會,將從歷史、文化、政策等多個層面,深入剖析台灣牛肉文化的演變與發展,並探討未來台灣飲食文化的新方向。這場論壇不僅致力於重塑當代飲食文化,還意圖挖掘赤峰商圈在文化創新上的無限潛力。
欲了解更多關於「赤峰人文沙龍」的活動資訊,請密切關注中國文化大學與亞洲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的最新公告,共同探索台灣文化的多樣性與無限可能。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1-05新聞合作海生館全新型態遊行式派對即將登場!Silent Disco耳機沈浸體驗
- 2025-01-05新聞合作2024霹靂舞國手選拔積分賽完美收官!安麗以營養助國手登上世界舞台
- 2025-01-05新聞合作2024CCCE城市盃數位科藝電競大賽總決賽圓滿落幕 熱血賽事精采絕倫
- 2025-01-05新聞合作臺南市慶祝國際志工日 表揚128名績優志工與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