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第9屆亞洲藝術雙年展,將於2024/11/16至2025/3/2展出。這屆亞雙展以「所有令人屏息的」為題,由臺灣策展人方彥翔擔任召集人,邀請亞美尼亞策展人安妮・戴維狄安(Anne Davidian)、菲律賓藝術家兼研究員墨夫.艾斯賓納(Merv Espina)、南韓策展人金海主(Haeju Kim),以及土耳其策展人艾斯莉・西文(Asli Seven)組成國際策展團隊,希望藉由全球35組藝術家的精彩創作,觀眾得以在屏息觀展時,一同想像開啟新的未來。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題名為「所有令人屏息的」,由召喚「屏息」這個自行暫歇生命機能的行為,創造出一種期待的狀態。
展題命名同時反轉了英文諺語「別屏息以待」(don’t hold your breath),原意為別期望改變會很快發生的警示,在此則暗示「潛在的希望」;深呼吸並屏住氣息,將錨繫於當下時刻。
當世界崩壞墜入下一層深淵之際,人們穿梭在晚期資本主義餘波的喧囂與塵埃中,在居所與流離之間持續遷徙與探航。
而這平靜呼吸、重整思緒的行為,是在轉換的運動中,從一種現實過渡到另一種現實的預備;間歇做為一種音程,用以聆聽靜默之聲,重新協調人們的身體與地球新陳代謝的節律。
這屆亞雙展匯聚83組件作品,展出包含19件全新創作。透過多樣的媒介形式,參展作品向「進步論」和「普世時間觀」提出質疑,以揭示歷史如何與人、地方和所在緊密相連。
參展者中,李宇城(Woosung Lee)經常採用多元媒介,包括大型布料繪畫、卡通繪圖與動畫,捕捉既遙遠又親密的記憶。這次將展出藝術家在2024年造訪臺灣後的新作〈炙熱的風〉,以及首爾、光州的城市景象系列作品。
李宇城的畫作聚焦於個別人物的同時、也強調集體團結,從而凸顯個人認同和群體力量。
米類.瑪法琉(Milay Mavaliw)近年的系列創作〈有,卻看不到〉,以編織裝置的形式,講述家族與部族中跨越時空的牽繫力量。
靈感源自於藝術家的卑南族巫師祖母,每每於其遠行前的祈福儀式,成為一股陪伴的精神力量,穩定地聯繫著米類與部落。
米類將空間編織為能量的具現之地,一個邀約觀者沉浸專注當下的場域、召喚匯聚集體力量的棲居空間。
南和延(Hwayeon Nam)的影片〈2〉記錄了崔承喜(1911-1969)與蔡瑞月(1921-2005)兩位韓國與臺灣現代舞的先驅。這兩位出生相隔10年女性的一生,也反映了殖民主義與冷戰意識形態、在亞洲現代與當代歷史中的軌跡。
郭敬耘關注當代離散現象與後殖民經驗創造的多層次地景,其新計畫〈觀看 帶來平靜〉,檢視了臺灣山區與佐米亞高地之間的歷史聯繫,探討統治者如何在世界不同角落、創造出相似的景觀。
丹羽良德(Yoshinori Niwa)展出的作品中,包括2件延伸舊作的全新創作。〈在24小時便利商店購買飯糰〉,藉由在不同便利商店重複買下已購入的同一顆飯糰,挑戰所有權和財富的概念。
〈請偶遇的臺灣人宣告,若他們死亡,臺灣即不復存在〉,則是讓個人表達國家認同的作品;丹羽在臺中重啟此宣言,對一個國家是否由其公民或外交狀態所定義提出疑問。
茱利亞.薩里賽提亞蒂(Julia Sariesetiati)的紀錄片〈照護的詞彙〉,源自其於2019年發起的「往返之旅」計畫平台,旨在讓移工相互分享經驗。
東爪哇是照護移工的重要來源,藝術家拜訪「柏塔基納印尼前移工協會」交流期間,也前往圖隆阿貢縣和諫義里市,與當地的前移工合作,記錄其工作日常詞彙,希望藉此縮小移工職前訓練及實際工作間的差距。
瑪爾瓦.阿爾薩尼奧斯(Marwa Arsanios)呈現其創作計畫〈誰怕意識形態?〉的全新篇章,挑戰所有權的既定意識形態,探討與自然資源、農業、住房有關的非剝奪性實踐。
阿爾薩尼奧斯與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副館長蔡明君、微物官點工作室的吳克威、蔡郁柔,以及臺南農民合作,將在開幕期間舉行讀書會和公開對談,反思所有權的定義,並探索與自然共處的替代方式。
同時,這屆亞雙展將自11/16開幕起、推出一系列豐富的公眾計畫,舉辦對談講座、實驗演出、參與工作坊、藝術導覽、放映計畫等多元活動。
首先揭開序幕的是安德里烏斯.阿魯丘尼恩(Andrius Arutiunian)融入本地脈絡的作品〈亞門〉,展出範圍自國美館擴及至臺中市區。
該創作為藝術家對散歷史的推測性調查,取材自阿魯丘尼恩收藏的亞美尼亞音樂,讓人聯想到埃里溫計程車裡播放的當地流行音樂;作品將以錄音帶形式發行,並在亞雙展開幕期間於臺中的出租車上播放。
馬來西亞藝術家陳愛瓊,則將於開幕當晚帶來一場參與式表演〈門戶〉。藝術家在其家鄉受侵蝕的海灘上撿拾舊酒瓶並改造成油燈,這場活動邀請觀眾點亮的便是這些油燈。
起初,這場表演是為了讚頌2棵生長在海灘上的紅樹,但就在幾個月前,這2棵紅樹由於極端天氣而被連根拔起;希望透過這場表演喚起地方的精神,讓人們洞察內心的轉變,一同度過這場變革。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放映計畫「吐納之間」,把呼吸想像為一種集體電影裝置,是生命與節律的共享源頭。這屆共精選8部影片,包含紀錄片散文、表演錄像及動畫,提供關鍵歷史脈絡,豐富對展覽核心議題之理解。
帕拉維.保羅(Pallavi Paul)的〈愛的移動方式〉,呈現呼吸、泥土與一位印度守墓人的日常中,所蘊含的希望與悲傷之間的親密關聯。
羅達.圖魯(Rojda Tugrul)的動畫短片〈十秒間之龜〉,則透過一隻被滅絕河龜的聲音和重複動作,講述美索不達米亞流域的河流被水壩截流的歷史,藉以深刻反思生態耗損以及訴說水的故事。
更多展覽活動介紹及報名方式,請瀏覽亞雙展官網(asianartbiennial.ntmofa.gov.tw)或關注粉絲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4-12-18新聞合作千年傳統全新感受!費翔霸氣演繹《封神三部曲》紂王
- 2024-12-18新聞合作神彩輝陽-藝起有魔法巡迴畫展奇美醫展出 攜手輝瑞×陽光基金
- 2024-12-17新聞合作崑山高中新校長邱丰裔就職 擘畫邁向國際教育新格局
- 2024-12-17新聞合作您的文物百寶箱已送達! 館舍百寶箱首次走入社區與長者同樂